当前标签:降气
相关标签:润肺
  • 第三节 肺炎喘嗽 分证论治 2007-9-11中医

    (一)发作期(#画中画广告#)1.寒性哮喘证候:咳嗽气喘,喉间有痰鸣音,痰多白沫,形寒肢冷,鼻流清涕,面色淡白,恶寒无汗,舌淡红,苔白滑,脉浮滑。分析:风寒外束,痰湿阻肺。风寒在表,故恶寒无汗,鼻流清涕;痰湿内阻,阳气不能宣畅,故面色淡白;湿痰阻络,气道受阻·,故咳嗽气喘,吐白沫痰;痰气相搏,喉间可闻哮鸣音。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定喘。方药: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麻黄、桂枝宣肺...

    查看全文>> 标签:肺脏病证肺炎喘嗽中医中医儿科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治疗用药
  • 第六节 顿咳 分证论治 2007-9-11中医

    1.邪犯肺卫(#画中画广告#)证候:鼻塞流涕,咳嗽阵作,咳声高亢,2—3天后咳嗽日渐加剧,日轻夜重,痰稀白,量不多,或痰稠不易咯出,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此证见于初咳期,为时约1周左右。分析:邪犯肺卫,肺失宣肃。时行邪毒由口鼻入侵,郁于肺卫,肺气不宜,故鼻塞流涕,咳嗽阵作。2—3天后邪气内侵肺络,与痰浊郁结气道,肺气不利,上逆而咳,故见咳嗽日渐加剧;痰属阴邪,夜归阴分,故咳嗽日轻夜重。时邪有兼夹风寒...

    查看全文>> 标签:顿咳时令疾病中医中医儿科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
  • 第四节 调理气血 2007-9-8中医

    气血来源于脏腑,运行于经络,是妇女经、孕、产、乳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妇女若气血调畅,则五脏安和,冲任通盛,经孕正常。然妇女以血为本,血随气行,由于经、孕、产、乳的关系,容易耗血伤气,导致气血失调,影响冲任,发生妇科疾病。气血失调,不但是妇产科疾病的成因,有时也是妇产科疾病的结果,因此,调理气血成为治疗妇产科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情志变化常引起气分病变,寒、...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妇科治疗原则中医
  • 厥证 痰厥 2007-9-4中医

    症状:素有咳喘宿痰,多湿多痰,恼怒或剧烈咳嗽后突然昏厥,喉有痰声,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沉滑。(#画中画广告#)治法:行气豁痰。方药:导痰汤。本方以二陈汤加枳实、胆南星而成。方中用陈皮、枳实理气降逆,半夏、胆南星、茯苓燥湿祛痰。可加苏子、白芥子化痰降气。若痰湿化热,口干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加黄芩、栀子、竹茹、瓜蒌仁清热降火。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厥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厥证 分证论治 气厥 实证 2007-9-4中医

    症状:由情志异常、精神刺激而发作,突然昏倒,不知人事,或四肢厥冷,呼吸气粗,口噤拳握,舌苔薄白,脉伏或沉弦。(#画中画广告#)治法:开窍,顺气,解郁。方药:通关散、五磨饮子。本证因肝气不舒,气机逆乱而厥。“急则治其标”,应先以搐鼻取嚏,通关开窍,急救催醒。通关散以皂角辛温开窍,细辛走窜宣散,合用以通诸窍。五磨饮子以沉香、乌药降气调肝,槟榔、枳实、木香行气破滞。可再加檀香、丁香、藿香等以理气宽胸。若...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厥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血证 现代研究 吐血、便血 2007-9-4中医

    吐血与便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殊症状,在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中以溃疡病及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一般门静脉高压以吐血为常见,溃疡病以便血为多见。近年来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较好成绩,尤其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治疗研究,更是取得了可喜成果。(#画中画广告#)1.辨证论治综合各地经验,其中最基本的证型主要有三型:一是胃火炽盛型,治疗着重在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常用三黄泻心汤、大黄甘草...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血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血证 结语 2007-9-4中医

    血证以血液不循常道,溢于脉外为共同特点。随出血部位的不同,常见的血证有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多种。外感内伤的多种病因均会导致血证。其基本病机可以归纳为火热熏灼及气虚不摄两大类。在火热之中有实火、虚火之分;在气虚之中有气虚和气损及阳之别。治疗血证主要应掌握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基本原则。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各种血证均应酌情选用凉血止血、收...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血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血证 治疗原则 2007-9-4中医

    治疗血证,应针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及损伤脏腑的不同,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而辨证论治。《景岳全书·血证》说:“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概而言之,对血证的治疗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画中画广告#)1.治火火热熏灼,损伤脉络,是血证最常见的病机,应根据证候虚实的不同,实火...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血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水肿 分证论治 风水泛滥 2007-9-3中医

    症状:浮肿起于眼睑,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甚者眼睑浮肿,眼合不能开,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小便短少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口渴,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如浮肿较甚,此型亦可见沉脉。(#画中画广告#)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方药:越婢加术汤。方用麻黄宣散肺气,发汗解表,以去其在表之水气;生石膏解肌清热;白术、甘草、生姜、...

    查看全文>> 标签:肾膀胱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水肿中医
  • 便秘 气机郁滞 2007-9-2中医

    症状:大便于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畅,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画中画广告#)治法:顺气导滞。方药:六磨汤。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可加厚朴、香附、柴胡、莱菔子、炙枇杷叶以助理气之功。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

    查看全文>> 标签:便秘脾胃肠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便秘相关文章中医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