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降气
相关标签:润肺
  • 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原则 2011-7-6呼吸科

    核心提示:宣肺降气化痰法:是针对本病发作期痰蓬于肺、宣降失司而设的治法。如用前胡鱼腥草汤加减治疗慢支急性感染。以具有清热化痰作用的咳喘平汤剂,治疗慢喘支急发期或慢迁期。用加味小青龙汤治疗虚寒性慢支。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慢支急性发作。

    查看全文>> 标签:支气管炎治疗用药
  • 夏日常吃枇杷润肺止咳 2011-5-30饮食

    枇杷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苦杏仁甙和白芦梨醇等防癌、抗癌物质。除果实外,枇杷叶及枇杷核也是常用的中药材,枇杷叶具清肺胃热、降气化痰功能,用于肺热干咳、胃痛、流鼻血、胃热呕秽;枇杷核则用于治疗疝气,消除水肿,利关节。

    查看全文>> 标签:枇杷润肺
  • 紫苏宣肺止咳配方精选 2011-5-5呼吸科

    中医取地上部分入药,茎叶称紫苏,老茎称苏梗,果实称苏子。紫苏性温,味辛,功能发表散寒、理气宽中,主治外感风寒,寒热头痛、鼻塞、咳嗽、胸脘痞闷等症,并解鱼蟹毒。苏梗功能顺气安胎,主治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症。苏子功能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主治咳嗽气喘、痰多等症。以下为大家介绍几款紫苏叶宣肺止咳的配方:

    查看全文>> 标签:护理咳嗽咳嗽护理
  • 顽固性咳嗽治疗偏方推荐 2011-4-20呼吸科

    方中白芥子能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能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可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三子” 均系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

    查看全文>> 标签:咳嗽呼吸道感染咳嗽相关文章治疗用药
  • 三种果实入药可以防顽固咳嗽 2011-4-18保健

    “三子养亲汤”是用三种果实组方,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画中画广告#)具体方法是: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加水适量,水煎2次,合并2次所煎汁液,于每日上下午各服1次,7日为1个疗程。方中白芥子能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能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可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三子”均系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实习编辑:黄振...

    查看全文>> 标签:顽固咳嗽健康相关文章健康
  • 十类中成药,孕妈妈不宜用 2010-9-6育儿

    导读:中成药对孕妇是安全的吗?哪些中成药孕妈咪不宜使用?(#画中画广告#)许多孕妇及其家属都知道,在孕期使用西药不当会引起胎儿畸形,所以必须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而中成药对孕妇是安全的,可放心服用。其实也不尽其然,一些中成药也有毒性,也可造成胎儿畸形,甚至造成流产和胎儿死亡。下列中成药孕妇不宜使用:1、消导类:即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作用一类的成药。如槟榔四消丸、九制大黄丸、清胃中和丸、香砂养胃丸...

    查看全文>> 标签:孕期注意孕期用药
  • 小儿咳嗽中医按摩疗法 2010-7-26育儿

    导读:如果宝贝感冒之初仅出现咳嗽症状,可喂药很困难,妈咪不妨采用中医的按摩手法来为宝贝进行辅助治疗。按摩手法可使宝贝免于吃药打针之苦,有时对消除咳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妈咪快来试试吧!(#画中画广告#)如果宝贝感冒之初仅出现咳嗽症状,可喂药很困难,妈咪不妨采用中医的按摩手法来为宝贝进行辅助治疗。按摩手法可使宝贝免于吃药打针之苦,有时对消除咳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妈咪快来试试吧!1.风热咳嗽宝贝往往出现...

    查看全文>> 标签:小儿咳嗽宝宝呵护
  • 月子食谱:素炒胡萝卜 2010-6-6育儿

    胡萝卜有健脾和胃、补肝明目、清热解毒、壮阳补肾、透疹、降气止咳等功效,可用于肠胃不适、便秘、夜盲症、性功能低下、麻疹、百日咳、小儿营养不良等症状。

    查看全文>> 标签:素炒胡萝卜食谱食谱孕期饮食
  • 苦荞麦粉 2010-3-30饮食

    简介:苦荞麦,别名菠麦、乌麦、花荞等,《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

    查看全文>> 标签:麦粉苦荞谷类
  • 《辨证录》阅读心得—屡试屡效 2010-3-5中医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在医院工作。虽然我不靠行医养活自己,但偶尔有熟人找我看病我也认真对待。几年下来,我不知不觉也看好了几十个病人。(#画中画广告#) 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奇怪,我使用得最多的不是《伤寒》,也不是《温病》,我每次开方子几乎都参考《辨证录》(清陈士铎 著),而且屡试屡效,因此可以说,《辨证录》是和我最有缘的一本中医古籍了。第一次接触《辨证录》是在大学实习的时候,我跟着中日医院的贾海忠老师抄...

    查看全文>> 标签:心得辨证录心得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