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医案
相关标签:便捷途径中医学习兰州医案临床
  • 野生药用真菌 作用不能小觑 2008-10-21药品

    在你或者你的亲人被肿瘤、肝病等疑难病症逼得“山穷水尽”时,如果你没有使用过野生药用真菌,就不要放弃希望。我们这里指的是野生灵芝、天然冬虫夏草。这些中药材在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方回春堂国药馆都能买到,有很多成功医案可以证明,肿瘤病人服用这些中药材能够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症状。

    查看全文>> 标签:药用真菌冬虫夏草治疗用药
  • 皇上是如何补肾的? 2008-3-31肾病

    据《乾隆医案》记载,乾隆帝最爱喝的养生药酒为龟龄酒和松龄太平春酒,前者可祛病、壮阳补肾、养气、健身,而后者则是活血行气健脾安神的良药。

    查看全文>> 标签:皇帝肾虚补肾治疗用药
  • 才子纪晓岚纵论中医药 2007-12-28中医

    纪晓岚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借鬼狐以发人间幽情。鲁迅称之为“发人间之幽微,托孤鬼以抒己见,隽思妙语,时足解颐……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坐”。该书还有不少篇幅,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引人入胜的典故、故事、医案等为引入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医药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

    查看全文>> 标签:纪晓岚中药中医预防保健病因
  • 第十二节 流痰 2007-9-13中医

    流痰是发生在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成脓后,可在病变附近或较远的空隙处形成脓肿,破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名流痰。《外科医案汇编》云:“痰凝于肌肉、筋骨、骨空之处,无形可征,有血肉可以成脓,即为流痰。”本病的特点是好发于骨与关节,病程进展缓慢,初起不红不热,化脓亦迟,脓水清稀,并夹有败絮样物质,溃后不易收口,易形成窦道,常可损筋伤骨而致残废,甚至危及生命。因本病发病部位不同,尚有许多不同名称。...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
  • 第十一节 瘰疬 2007-9-13中医

    瘰疬是好发于颈部淋巴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因其结核累累如贯珠之状,故名瘰疬。《薛氏医案·瘰疬》云:“其候多生于耳前后顼腋间,结聚成核,初觉憎寒发热,咽项强痛。”《河间六书·瘰疬》云:“夫瘰疬者.经所谓结核是也?或在耳前后;,连及颈颌,下连缺盆,皆为瘰疬,”其特点是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及耳后,起病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不觉疼痛,以后逐渐增大,并可串生,溃后脓液...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
  • 第一章 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2007-9-9中医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画中画广告#)中医儿科学荟萃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小儿养育和疾病防治的丰富经验,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自从...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儿科中医教材书籍教材基础中医
  • 成熟 2007-9-5中医

    中医外科到明清时期已较为成熟,外科专著增多,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如明·薛己著的《外科枢要》,记载了有关外科病的理论、经验、方药,第一次详细叙述了对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治。汪机的《外科理例》提出了“治外必本诸内”的思想,在序中指出:“外科者,以其痈疽疮疡皆见于外,故以外科名之,然外科必本于内,知乎内,以求乎外,其如视诸掌乎。”并创制玉真散治疗破伤风。其他还有王肯堂韵《疡科准绳》、申斗垣的《...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消渴 文献摘要 2007-9-4中医

    《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画中画广告#)《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景岳全书·三消干渴》:“凡治消之法,最当先辨虚实,若察其脉证,果为实火致耗津液者,但去其火则津液自生,而消渴自止。若由真水不足,则悉属阴虚,无论上、中、下,急宜治肾,必使阴气渐充,精血渐复,则病必自愈。若但知清火,则阴无...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消渴中医
  • 消渴 病因病机 2007-9-4中医

    1.禀赋不足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认识到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其中尤以阴虚体质最易罹患。(#画中画广告#)2.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素问·奇病论》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消渴中医
  • 郁病 治疗原则 2007-9-4中医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正如《医方论·越鞠丸》方解中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之何有?”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画中画广告#) 郁病...

    查看全文>> 标签:郁痛气血津液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