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泻下
相关标签:泻下药抗感染便秘腹泻治疗用药
  • 积聚 转归预后 2007-9-4中医

    症状:积块坚硬,疼痛逐渐加剧,饮食大减,面色萎黄或黧黑,消瘦脱形,舌质色淡或紫,舌苔灰糙或舌光无苔,脉弦细或细数。(#画中画广告#)治法:补益气血,化瘀消积。方药:八珍汤、化积丸。八珍汤为补益气血的常用效方。气虚甚者,可加黄芪、淮山药、苡仁益气健脾。舌质光红无苔、脉象细数者,为阴液大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玉竹等养阴生津。化积丸中以三棱、莪术、香附、苏木、五灵脂·、瓦楞子活血祛瘀、软坚...

    查看全文>> 标签:积聚气血津液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鼓胀 湿热蕴结 2007-9-3中医

    症状: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灰黑而润,脉弦数。(#画中画广告#)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中满分消丸用黄芩、黄连、知母清热除湿;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尿;厚朴、枳壳、半夏、陈皮、砂仁理气燥湿;姜黄活血化瘀;干姜与黄芩、黄连、半夏同用,辛开苦降,除中满,祛湿热;少佐人参...

    查看全文>> 标签:鼓胀肝胆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黄疸 2007-9-3中医

    黄疸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画中画广告#)黄疸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男女老少皆可罹患,但以青壮年居多。历代医家对本病均很重视,古代医籍多有记述,现代研究也有长足进步,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对其中某些证候具有明显的优势。《内经》已有黄疽之名,并对黄疽的病因、病机、症状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查看全文>> 标签:肝胆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黄疸中医病因
  • 绦虫病 现代研究 2007-9-3中医

    槟榔、南瓜子、鹤草芽等中药,均有良好的驱绦作用。(#画中画广告#)据现代药理研究,槟榔能使绦虫虫体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完全瘫痪;而南瓜子可使虫体中后段麻痹,变薄变宽,两者均有驱绦效果,但作用部位不同,配合使用,相得益彰。如验方驱绦方,用南瓜子研粉,冷开水调服60-120g,2小时后服槟榔60-120g的水煎剂,再过半小时服玄明粉15g,促使泻下,以利虫体排出[雷载权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

    查看全文>> 标签:脾胃肠病证绦虫病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病因
  • 绦虫病 辨证论治 2007-9-3中医

    症状:上腹部或全腹隐隐作痛,腹胀,或有腹泻,肛门作痒,久则形体消瘦,倦怠乏力,大便内或衬裤上有时发现白色节片,舌质淡,苔薄白,脉濡或细。(#画中画广告#)治法:驱除绦虫,调理脾胃。方药:中药有良好的驱绦效果,可选用下列方药中的一种应用。①槟榔60-120g,切碎,文火煎2小时,于清晨空腹顿服。服后4小时无大便排出者,可服用芒硝10g。②南瓜子60-120g,去壳碾粉,直接嚼服或水煎服。2小时后服槟...

    查看全文>> 标签:脾胃肠病证绦虫病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治疗用药
  • [附] 蛔厥 2007-9-2中医

    蛔厥类似于西医学所称的胆道蛔虫症。早在公元三世纪初,张仲景即对蛔厥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并以乌梅丸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剂。如《伤寒论·厥阴篇》说:“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白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画中画广告#)症状:主要表现突然发作的剑突下及/或右胁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痛引背心及右肩,痛剧时弯腰...

    查看全文>> 标签:脾胃肠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蛔虫病教材中医治疗用药病因
  • 便秘 阴寒积滞 2007-9-2中医

    症状: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画中画广告#)治法:温里散寒,通便导滞。方药:大黄附子汤。;方中附子温毕散寒,大黄荡除积滞,细辛散寒止痛。可加枳实、厚朴、木香助泻下之力,加干姜、小茴香以增散寒之功。

    查看全文>> 标签:脾胃肠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便秘相关文章中医
  • 便秘 2007-9-2中医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病证。(#画中画广告#)便秘既是一种独立的病证,也是一个在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症状,本节仅讨论前者。中医药对本病证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和良好的疗效。《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便秘与脾胃受寒,肠中有热和肾病有关,如《素问·厥论篇》曰:“太阴之厥,则腹满膑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篇...

    查看全文>> 标签:脾胃肠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便秘中医
  • 泄泻 现代研究 2007-9-2中医

    ·  泄泻的临床研究(#画中画广告#)北京市脾胃学组报告北京地区603例泄泻患者的调查结果:①男性泄泻患者多于女性,中老年患者最多,占1/3。②泄泻患者的临床症状除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泻下如水外,最常见的症状依次是:腹部疼痛,食欲不振,夭便臭秽,嗳腐酸臭,体倦乏力,口舌干燥,口苦口粘,舌质红或暗红,舌苔黄腻或白腻,脉象弦滑或滑数。③泄泻的发病原因,与饮食不节关系最大,占87.23%。...

    查看全文>> 标签:脾胃肠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泄泻教材中医
  • 泄泻 结语 2007-9-2中医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肠病证。临床上应注意与痢疾、霍乱相鉴别。病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等等。这些病因导致脾虚湿盛,脾失健运,大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病位在脾胃肠。辨证要点以辨寒热虚实、泻下物和缓急为主。治疗应以运脾祛湿为原则。急性泄泻重用祛湿,辅以健脾,再依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

    查看全文>> 标签:脾胃肠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泄泻教材中医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