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种时节五款药膳给你全方位养护 2011-5-23保健

    芒种节气里,气温升高降水多,空气湿度增加后,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湿热之下,人难免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在芒种节气里,一定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芒种的养生重点是要顺应季节的气候特征,下面为大家推荐几款适合芒种养生保健的药膳食疗方:(#画中画广告#) 养阴生津:“瓜族”当家饮食调养:宜进食养阴生津食物如白茅根、西瓜、凉瓜、西红柿、绿豆、冬瓜、木耳、丝瓜等。药膳推...

    查看全文>> 标签:芒种养生养生药膳
  • 熬药时注意别忽视细节 2011-4-27中医

    熬药时要不要盖上盖子,可不是生活习惯的问题,不同的药物,敞开盖和盖上盖效果确实有差别。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这类挥发性药材很容易辨认,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且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也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护理中药熬药中药中医护理
  • 夏季,饮汤宜花相伴 2010-8-20饮食

    茉莉豆腐汤。采摘茉莉花和嫩叶30克,清洗干净。先煮100克豆腐,水煮沸后,下茉莉花、叶,再沸即起锅,不加调味品,取自然清香之味。每日食用2次。具有芳香化湿、解油腻、减肥的作用。

    查看全文>> 标签:饮食误区四季饮食夏季饮食饮食误区
  • 中医专家开出防暑3药膳 2010-8-5育儿

    在夏季高温酷暑季节中,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将充分发挥其作用。针对近期中暑患者增多的现象,今日,山西省中医院呼吸科专家支开叶开出了3服防暑处方及3种防暑药膳。(#画中画广告#) 支开叶介绍,夏季宜注重养心,应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高温天气带来的暑热,又能清泄身体产生的内热,也可服用辛凉散发或甘寒清暑的中药,如菊花、薄荷、荷叶、金银花、连翘,以利心火、散暑热。此外,暑易夹湿,湿易伤脾胃。所...

    查看全文>> 标签:防暑防暑药膳
  • 熬药时别忽视了细节 2009-9-29药品

    立秋后,不少人都琢磨着喝点汤药来补补身体。但专家提醒说,补益药要辨证施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同时,喝药前要学会如何熬药,特别是有些熬药的细节,将会影响到药效发挥。(#画中画广告#)挥发药盖着盖儿煮熬药时要不要盖上盖子,可不是生活习惯的问题,不同的药物,敞开盖和盖上盖效果确实有差别。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这类挥发性药材很容易辨认,一般是辛散解表或...

    查看全文>> 标签:用药方法熬药细节
  • 甘露消毒丸的妙用 2009-2-16药品

    甘露消毒丸,原名甘露消毒丹,是知名的清热利湿的中成药。为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王孟英先生所创制,已沿用了160多年,原载入《温热经纬》卷五,现收入《国家中成药》和《国家药品标准》中成药方剂第9册第54页,并列入医保用药乙类。(#画中画广告#) 甘露消毒丸由石菖蒲、黄芩、茵陈蒿、豆蔻、木通、川贝母、薄荷、藿香、连翘、滑石、射干等11味中药配伍而成。石菖蒲开窍辟秽、宣气逐痰;黄芩清热燥湿;茵陈蒿清除湿热、...

    查看全文>> 标签:消毒丸
  • 藿香的功用 2008-11-10药品

    藿香气味芳香辛温,轻清升浮,善于发散宣通,《本草正义》描述为:“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烈”。至于其作用部位,历来就认为主要归于肺、脾胃经。藿香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芳香化湿、发表解暑、和中止呕。

    查看全文>> 标签:藿香
  • 荷藿薏仁粥 可防空调病 2008-6-30中医

    荷叶既芳香化湿,又清热解暑,是夏日的解暑佳品。配藿香能增强芳香化湿的功效,其性味辛温,又能疏散外寒。

    查看全文>> 标签:荷藿薏仁粥空调病食疗空调病食疗
  • 郁病 结语 2007-9-4中医

    郁病的病因是情志内伤,其病理变化与心、肝、脾有密切关系。初病多实,以六郁见证为主,其中以气郁为病变的基础,病久则由实转虚,引起心、脾、肝气血阴精的亏损,而成为虚证类型。临床上虚实互见的类型亦较为多见。郁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或时作悲伤哭泣。郁病可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画中画广告#) 实证类型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气郁化火者...

    查看全文>> 标签:郁痛气血津液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黄疸 湿重于热 2007-9-3中医

    症状:身目发黄如橘,无发热或身热不扬,右胁疼痛,脘闷腹胀,头重身困,嗜卧乏力,纳呆便溏,厌食油腻,恶心呕吐,口粘不渴,小便不利,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或弦滑。(#画中画广告#)治法:健脾利湿,清热利胆。方药:茵陈四苓汤。方用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用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炒白术健脾燥湿。若右胁疼痛较甚,可加郁金、川楝子、佛手以疏肝理气止痛。若脘闷腹胀,纳呆厌油,可加陈皮、藿香、佩兰、厚朴、枳壳等...

    查看全文>> 标签:肝胆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黄疸中医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