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劳逸
相关标签:护肝劳逸中医情绪营养
  • 第十一章 临产病 第一节 临产病小论 2007-9-11中医

    妊娠足月,在产程中及产后4小时内发生的与分娩有关的疾病,称“临产病”。(#画中画广告#)临产常见病有气血失调难产、交骨不开难产、胎位异常难产、胎儿异常难产、胞衣不下等病。本章着重论述气血失调难产、胞衣不下的辨证论治。临产病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主要有先天不足,房事不节,损伤肾气;饮食失节,劳逸过度,损伤脾气,中气不足;素多忧郁,情志不畅,气滞血瘀等,影响了冲任、胞宫的功能,导致了临产病的发生。先天不...

    查看全文>> 标签:临产病中医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妇科中医
  • 第十章 妊娠病 第一节 妊娠病小论 2007-9-11中医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妊娠病,亦称胎前病。妊娠病不但影响孕妇的健康,还可妨碍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造成堕胎、小产,因此必须注意平时的预防和发病后的调治。(#画中画广告#)临床常见的妊娠病有妊娠恶阻、妊娠腹痛、异位妊娠、胎漏、胎动不安、滑胎、胎死不下、胎萎不长、鬼胎、胎水肿满、妊娠肿胀、妊娠心烦、妊娠眩晕、妊娠痫证、妊娠小便淋痛等。本事就这些疾病加以论述,妊娠病的发病原因,不外乎外感六淫、...

    查看全文>> 标签:妊娠病中医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妇科中医
  • 第三节 月经后期 2007-9-10中医

    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错后3-5个月一行,经期正常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期错后”、“经迟”。(#画中画广告#)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稀发。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是精血不足或邪气阻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常见的分型有肾虚、血虚、血寒、气滞和痰湿。一、肾虚先天肾气不足,或不节房事,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肾虚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妇科月经病中医
  • 第四节 更年期卫生 2007-9-10中医

    更年期为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有的认为是生殖旺盛时期到绝经期的过渡时期。总之此时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损,失去生殖功能。此时人体阴衰阳盛,阴阳失调,出现一系列不适的自觉症状,如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烘热汗出等。为了使妇女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调护。(#画中画广告#)1.广宣传,多关怀广泛宣传更年期卫生知识,使更年期妇女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同时关心她们的工作和生活,绝经...

    查看全文>> 标签:预防与保健中医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妇科中医
  • 第三节 产褥期与哺乳期卫生 2007-9-10中医

    一、产褥期卫生(#画中画广告#)产妇分娩结束,到全身器官(除乳房外)恢复至未孕状态时的一段时间,称产褥期,约需6-8周,一般为6周。产后,由于产时用力汗出和产创出血,阴血骤虚,卫表不固,抵抗力下降;恶露排出,血室已开,胞脉空虚,此时若护理不当,将息失宜,每易引起疾病。因此,在产褥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寒温适宜产妇居室应空气清新,冷热适宜。不可当风坐卧,以免外邪侵袭。卫表不固,应避风寒,受之则遍身...

    查看全文>> 标签:预防与保健中医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妇科中医
  • 第三章 儿科临证概要 第一节 儿科病因特点 2007-9-9中医

    小儿疾病的发病原因,与成人有同有异,具有儿科自身的特点。小儿外多伤于六淫及疫疠之邪,内多伤于乳食,先天因素致病是特有的病因,情志失调致病相对略少,意外性伤害和医源性伤害需要引起重视。(#画中画广告#)一、先天因素先天因素即胎产因素,指小儿出生前已形成的病因。遗传病因是先天因素的主要病因。调查表明,约1.3%的婴儿有明显的出生缺陷,即有先天畸形、生理缺陷或代谢异常,其中70%-80%为遗传因素所致。...

    查看全文>> 标签:临证概要中医中医儿科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
  • 第四章 女性的病理特点 第一节 病因 2007-9-7中医

    导致妇女疾病的因素有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和体质因素。淫邪因素之中以寒、热、湿为多发;情志因素方面以怒、思、恐为常见;生活因素主要指早婚多产、房事不节、饮食失调、劳逸过度、跌扑损伤等;体质因素(包括先天因素)是指人的体质强弱而言,即脏腑、经络、气血活动的盛衰。淫邪因素、情志因素和生活因素都是致病的条件,它们作用于机体后能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表现形式、程度与转归如何,是由体质因素决定的,而妇科...

    查看全文>> 标签:女性的病理特点中医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妇科中医
  • 腰痛 预防与调摄 2007-9-5中医

    .避免寒湿、湿热侵袭改善阴冷潮湿的生活、工作环境,勿坐卧湿地,勿冒雨涉水,劳作汗出后及时擦拭身体,更换衣服,或饮姜汤水驱散风寒。(#画中画广告#)2.注重劳动卫生腰部用力应适当,不可强力举重,不可负重久行,坐、卧、行走保持正确姿势,若需作腰部用力或弯曲的工作时,应定时做松弛腰部肌肉的体操。3.注意避免跌、仆、闪、挫。4 .劳逸适度,节制房事,勿使肾精亏损,肾阳虚败。5.体虚者,可适当食用、服用具有...

    查看全文>> 标签:经络肢体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腰痛中医预防保健
  • 颤震 预防与调摄 2007-9-5中医

    增强人体正气,避免和消除导致颤震的各种致病因素,如尽量保持安定情绪,切忌忧思郁怒等不良的精神刺激;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受风、受热、受潮,生活要有规律,劳逸适度,节制房事;饮食清淡,进食尽可能定时定量;勿暴饮暴食及嗜食肥甘厚味,戒除烟酒,忌过咸伤肾之品;防止中毒及颅脑损伤等,对预防颤震的发生都有作用。调摄护理方面,尚应加强功能锻炼,做适量被动运动,按摩肢体,行走等活动要注意安全,做好帮助喂哺等生...

    查看全文>> 标签:颤震经络肢体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痿病 2007-9-5中医

    痿病系指外感或内伤,使精血受损,肌肉筋脉失养以致肢体弛缓、软弱无力,甚至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痿者萎也,枯萎之义,即指肢体痿弱,肌肉萎缩。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弱无力,弛缓不收者均属痿病范畴。因多发生在下肢,故又有“痿蹙”之称。(#画中画广告#)《内经》有许多篇章对痿病进行了讨论,《素问·痿论》还作了专门论述。病因病机方面,主张“肺热叶焦”,筋脉失润;“湿热不攘”,筋...

    查看全文>> 标签:痿病经络肢体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