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吕坤《呻吟语》有一段话说得好 “少年之情,欲收敛不欲豪畅,可以谨德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养生。”意思是说 年轻人的性情,应该收敛而不应该豪放纵畅。这样就可以恪守道德
一、要放眼天下。
毛泽东有两句诗说得好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做人要眼光放得远。个人一时一地的荣辱利害不必过于斤斤计较。能放眼时就放眼,放眼之处皆风景。目力所及可见银河星汉、高山流水、云卷云舒,远比眼前风景好看得多。放眼看世界,才能看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境界,才会拥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和“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
二、要放开心胸。
陶铸有两句诗说得好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老年人养生宜保持迭观、进取的心态,不为琐事烦心。人生总是高潮低潮交错,在事业的低潮、竞争的挫折、生活的不如意面前,要学会自我调适,坦然面对现实,不争不蹂,不愠不怒,不气不馁。待人接物。淡泊名利。胸怀开阔,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不惜吃亏,要经常具有一种宽厚诚信的德性。
三、要放下身价。
老年人退休了,要甘心做平常百姓。保持平常心。这样才能“身无官职一身轻”,逍遥自在地享受晚年。如果身退了,还念念不忘昔日前呼后拥的排场,必然会有今日“人前冷落车马稀”的心理失衡,给自己平添许多烦恼。
四、要放身求乐。
快乐是人应追求的生活目标,快乐的人生是自信的人生,和谐的人生,幸福的人生。生命的衰老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既然我们无法留住岁月的脚步,那么我们只有在生活的內容和质量上多下点工夫,以此延长自己的生命。放身求乐不是去纵情声色,而是走进高雅娱乐,在琴、棋、书、画、茶、钓、舞中游弋徜徉,把身心调整到“安适”的境界,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
五、要放弃贪欲。
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惜所拥有的,放弃无法拥有的。重要的是放弃之后就不要悔恨。人要有自知之明,对一切事物都应当通情达理。知道进退。当做的、有能力做的事,则出于公心,尽力做好 不该做的、无能力做的事,则戒私心杂念,决不强求,要始终保持心安理得的心态。“知足者常乐”,如果在人生的旅途上你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将是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 名也不贪,利也不贪,清静无为,宁静而致远。
六、要放怀倾诉。
不要为心灵设置栅栏,要及时地跟知己谈心。“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遇到了什么烦恼,不要窝在心里,要主动找亲近的人聊聊,敞开肺腑,接受劝解。别人的劝解往往能使人从心理困惑中走出来。
七、要放心善忘。
俗话说 “遗忘也是健身药。”每个人都生活在烦恼的世界里,或多或少都被烦恼包围着,有烦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学会遗忘。遗忘经历的坎坷,遗忘人生中的不如意,遗忘生活申的鸡毛蒜皮,遗忘个人的恩恩怨怨。只有遗忘这些,我们才能轻装上阵,才能生活得洒脱一些。日本老人的长寿经验也提出了三个忘记 忘记死亡,可摆脱恐惧死亡的困扰 忘记钱财,可从钱财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忘记子孙,可卸去为子孙操劳的精神负担。这也是值得参考的。
一个“放”字,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明晰,浮躁的心境回归淡然。“放”作为生存之态,是化繁后的睿智,是深刻后的平和。梭罗说 “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是啊!“提得起”常被人称道。“放得下”則更令人赞叹。
(责任编辑:王翊榆 实习编辑:朱燕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艾灸是中医灸法其中一种方法。运用艾绒、艾炷或艾条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擅长中医脉诊及经方临床应用。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其他疾病如慢性荨麻疹,暗疮,月经不调,儿科感冒胃肠调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