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瘙痒症状,且多表现在中老人群中,人体的皮肤处于不活跃状态,变得干燥粗糙,使皮内神经末梢容易受刺激而瘙痒,一般表现为全身发痒,直到来年春暖时才逐渐减轻、消失。60岁以上老年人,因皮脂腺机能减退,皮肤退行性萎缩等原因,发病率较高。皮肤瘙痒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1、千万莫用手抓,否则会伤害皮肤;2、洗澡莫太频,以一周一次为好。洗澡时不要用碱性洗浴用品,如肥皂等,最好用酸性浴皂;3、冬季最好穿纯棉内衣;4、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为体内补充水分和维生素A、维生素E。忌辛辣、烈酒、浓茶。
干燥引起的血虚不足,可以借助食疗配方。如果在出现冬季皮肤瘙痒症时,兼见面色萎黄,头晕,失眠等,则是血虚不足所引起的,则可采用食疗方法。
配方一、八宝肉皮粥:用胡萝卜100克、白芨10克、枸杞子20克、海参20克、肉皮100克、粳米100克,煮成粥。每日服2次,中午、晚上各1次。
配方二、熟地当归粥:用熟地黄30克,当归20克,粳米40克,加陈皮末少许煮粥,每日服2次,中午、晚上各1次。
配方三、鸡血藤膏:将500克鸡血藤放入水中煎3—4分钟,过滤取汁,用微火浓缩药汁,再加500克冰糖,制成稠膏即可。
出现了干裂症状,不能光补,保护是第一,皮肤干裂,多发于手、足部位。许多人认为手、足干裂或指甲周围起刺是因为缺乏维生素,因而大量地食用补品。其实,缺乏维生素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不能光补,也要注意保护手、足。冬季,应让手和足少接触水,不要使用碱性洗手液等;洗完手、脚后,应用毛巾擦干,不要用干手机;皮肤干裂时,要涂抹愈裂霜、甘油等无刺激性的油脂;不要接触洗衣粉、水泥等化工产品,以免伤害皮肤;进行户外活动时,应采取保暖措施;为体内补水也相当重要,除多喝水、多吃水果之外,一日三餐多吃五谷杂粮、合理安排即可补充足够的维生素。下面介绍几道滋润皮肤的药膳,对干裂、冻疮有一定的疗效。
药膳一:红枣冬青煲猪脚:将去核红枣20枚,毛冬青50克,陈皮30克,猪脚1只洗净。汤煲内加入适量水,先用猛火将水烧开,然后放入所有的材料,改用中火煲3小时左右,加入少许食盐即可。
药膳二:花果南杏排骨汤:取无花果8枚,用清水洗净之后,切两半,备用;将15克南杏去皮;汤煲内加入适量水,先用猛火将水烧开,然后加入无花果、南杏及5克陈皮,排骨500克,改用中火继续煲2小时左右,加入少许食盐即可。
现在皮肤病有很多种,比如瘙痒、皮炎、湿疹等等多常见在气候干燥的春、夏、秋季节发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预防和保护,皮肤瘙痒时候切忌使劲用手抓或洗澡太过频繁,也应该口忌辛辣食物或接触洗衣粉等化工产品,以免瘙痒或皮炎以及干燥皲裂情况更严重。
(责任编辑:来慧丽 实习编辑:凌丽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皮肤过敏,皮肤干燥,皮肤瘙痒是春季最常见皮肤问题,皮肤症状不大,带来麻烦却不小,最受关注皮肤频道热文一一为您解答最常见皮肤问题。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擅治感冒久咳、胃肠炎、胃溃疡、结肠炎、胆囊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阴痒、崩漏、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及小儿发热咳嗽,消化不良、疳积等病症有丰富经验。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