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中医称“面瘫”、“口僻”等,属“中风”范畴。为神经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最为多见。一般起病急,突然出现一侧耳后、耳内、乳突或面部轻微疼痛,清晨洗漱时发现口角流水,面部活动不灵,口角歪斜;或于进食时发现食物存积于一侧齿颊间隙,并有口水从口角淌下;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能或不全,泪液分泌减少,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做闭目、蹙眉、皱额、鼓气、噘嘴、露齿等动作均不能。面瘫轻者,经及时治疗预后较好;面瘫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面瘫多由面部受凉、风吹引起,因此,多风季节应注意防护。
预防为主 面神经麻痹主要为在劳累和体力下降的情况下,“正气”相对虚于内,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导致筋脉失养而致。所以,平时注意劳逸结合,增强体质,尤其酒后、出汗等情况下避免直面风、穿堂风的侵袭。发病期间应避免局部遭受风寒之邪侵袭,外出时戴口罩保护患部。
积极治疗 患病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中医根据辩证分型给以祛风、活血、通络;西医以改善局部微循环、营养神经、促进局部炎症、水肿的消退和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为主。
针灸按摩 选取风池、翳风、阳白、四白、地仓、下关、合谷等穴位针刺治疗,但应注意刺激强度,以局部不出现发僵发紧感为宜,以免影响面瘫的恢复,甚至导致面肌痉挛。同时配合点揉手法,对于改善局部的木僵感,促进面瘫恢复有一定帮助,而且不易导致面肌痉挛。
物理疗法 急性期可以在耳后茎乳突孔附近进行热敷、红外线照射,或短波照射,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减轻或缓解局部疼痛症状。
功能锻炼 早期的面部表情肌功能锻炼对于缩短疗程有重要意义。尽早进行皱眉、抬额、闭眼、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的训练,每日进行数次,每次数分钟。
《312经络锻炼法全效升级版》 《经络松筋法》
(实习编辑:张真瑞)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大讲堂第8期:疾病的过程大部分时间以预防和康复为主,给到医院的时间是相对较短的。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做好预防与康复能够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广东省中医院联合39健康网举办健康大讲堂,请到了心血管科常务主任吴焕林博士教大家心血管疾病中医预防康复如何从家庭做起。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擅长中医脉诊及经方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