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咳嗽“寒包火”治疗重四点

2010-02-23 06:48: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在外感咳嗽中,最常见的的有风寒、风热、表寒里热三种类型,而表寒里热这种“寒包火”咳嗽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且咳嗽频繁剧烈,常迁延难愈,治疗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呢?<br>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咳嗽的治疗,须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外感咳嗽中,最常见的的有风寒、风热、表寒里热三种类型。而表寒里热这种“寒包火”咳嗽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且咳嗽频繁剧烈,常迁延难愈。

  外感咳嗽中“寒包火”证,常见于西医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多发冬春二季。一是素体内有郁热,又复感外来风寒所致,正如《医学心悟》说:“其人素有郁热,而风寒束之,热在内而寒在外,谚云‘寒包火’也。”;二是本由外感风寒所致,但表寒未尽而肺热已起,也可形成“寒包火”咳。由于内热较重,又感外寒,其症多壮热咳嗽,口干渴饮,阵阵恶寒,一身作痛。

  对于寒包火的治疗,应以“散表寒、清肺热”为主。恰如《医学心悟》所说:“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肺有火,则风邪易入,治宜解表而清肺火”。临床常选用经方麻杏石甘汤。笔者遵名医马有度经验在临床上多选用散表寒的麻黄、清肺热的黄芩这一药对组成复方冶疗咳嗽“寒包火”证。马有度指出:第一要着重一个“宣”字。以麻黄为首,取麻黄辛温发散风寒,宣肺止咳平喘。麻黄为治疗风寒咳喘的第一要药,特别是辅以苏叶、防风之后,其散寒宣肺之力更强,三药合用,共散表寒,使寒邪不再束肺,肺气得宣,不致上逆,咳喘自缓。第二突出一个“清”字。以黄芩为首,黄芩主治肺热咳嗽,为清泄肺部火热的第一要药,而辅以鱼腥草和连翘,则清肺解毒之力更强,肺热得清,肺气亦清,咳嗽自减,这是治疗“寒包火”咳的第二招。第三体现一个“化”字。选桔梗宣肺祛痰,配法夏燥湿除痰,合而增强排痰之力,并能化解痰与火热相结,防止痰热阻肺,以利肺气宣畅,这是治咳先治痰的原则。第四体现一个“降”字。杏仁、紫苑和少量粟壳肃肺止咳,三药配合,体现了“降”逆止咳。前三字用药,散寒宣肺,清热化痰,针对病因病机,重在治本,后一字用药体现降逆止咳,兼以治标。最后还要以一味甘草,既是调和之药,也是擅长缓急利咽止咳之药,合而共奏散寒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

  验案:陈×,男,43岁。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受寒即咳喘,近日加重,痰色白而黏夹黄稠,不易咳出,恶寒发热,四肢及背冷,口干渴,舌苔薄而淡黄,脉浮滑数。证属“寒包火”证,当用表里两解法。处方:麻黄10g,杏仁10g,石膏30g,半夏10g,黄芩15g,桔梗10g,苏叶10g,甘草5g,连翘10g,蝉蜕6g,知母10g,紫苑10g,苏子10g,射干10g。2剂咳喘稍减,共服6剂痊愈。

   新上线书籍:《从字到人:养生篇》 《手法自疗养生大全》 

          《312经络锻炼法全效升级版》 《经络松筋法

          《从头到脚用穴位 》 《不上火的生活

          《看名医不挂号》 《由梦说健康》   

(实习编辑:张真瑞)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慢性支气管炎
推荐专家更多
  • 万力生主任医师深圳市儿童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诊治咳嗽、哮喘、厌食、腹泻、胃炎、遗尿、血尿、肾病、湿疹、荨麻疹、多汗症、抽动症、多动症等疾病及小儿体质调理。

  • 杨大坚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刘潮副主任医师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妇科内分泌失调,亚健康状态等疑难杂症。主治高血压、月经失调、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孕症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