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流感为患,国内时有抗感方推荐,但是均从“温疫”立论,处方大率以一派清热解表、寒凉药物为主,应用于临床,多有效验。
然而,笔者临床中确也见到部分病人依上述法则治疗无效而加重的病例,经详加辨证后,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病情迅速缓解。因此,建议治疗流感时,在清热解表的同时,考虑到患者体质及阴阳虚实状况,辅助以扶阳药物,以求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伤寒论》所载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效方。原书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汤头歌诀》记载:“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发热曷能康”。因为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故用麻黄发表散寒,附子温肾强心,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少阴之寒邪。药仅3味,但配伍严谨。方中附子振奋肾中阳气,使外侵寒邪无立足之地;细辛气味辛温雄烈,直入少阴,托邪外透而发于肌表;麻黄散寒解表,将处于肌表的寒邪发散于体外。诸药合用,从里向外,使寒邪随汗而出,肾经阳气外达,则发热诸症尽解。临证施用于素体阳虚及体弱的老幼患者,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典型病例:患者陈某,女,36岁。接触患流感者2日后,出现头晕,乏力,畏寒怕冷,咽痛、伴见口干、自汗出,轻咳。查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咽部暗红色,扁桃体不大。自服双黄连口服液等咽痛加重。接诊后考虑到患者原有病毒性心肌炎病史,体质较差,辨证属心肾阳虚,复感寒邪兼有阴伤。治疗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物:炙麻黄9g,附子9g,细辛3g,桔梗12g,生甘草30g,牛蒡子10g,玄参9g,浮小麦30g,霜桑叶10g,生姜6片。患者晚8时服药,晚10时咽痛明显减轻,夜间未再出汗,晨2时病已去大半,早上7时服二煎,诸症若失,惟余轻度咳嗽,以三拗汤合止嗽散2剂收功。
《312经络锻炼法全效升级版》 《经络松筋法》
(实习编辑:张真瑞)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运用“扶正去毒,攻补兼施”方案治疗各种肿瘤,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备受患者及家属信赖。 重视“理气、养阴、通瘀”治疗乳腺病、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其它妇科杂病等。 善用“中医综合治疗 (内服、针灸、外治、食疗)”的方法诊治各种胃病、急性及慢性肠炎、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痛风、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症、肥胖症、心悸、失眠、肺病、心血管病等疑难杂症以及疼痛性疾病。 传承清代名医吴师机中医外治""膏治百病""之法,创立""古方中药穴位贴敷治法”,不仅大大增强治病疗效,而且使用方便快捷。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骨折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状、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的康复保健;感冒、咳嗽、胃脘痛、胃炎、肠炎、便秘、头痛、失眠、眩晕、抑郁症、耳鸣耳聋、痛风、亚健康的平衡保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扁桃体炎、咽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