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浅谈福与寿

2007-11-15 18:29:00《家庭医学》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仁者寿,恶者悲。有人做过统计,仁者与恶者的患病率、死亡率之比为2:18。《黄帝内经·太素》中说:“修身为德,则阴阳气和。”北宋邵雍说:“始知行义修仁者,便是延年益寿人。”要重视养生,善于“和于阴阳,调和四时”,还要重视道行修养,这样才能“福”临“寿”来。

  “福”字是吉祥的象征,是人们的祝愿。如今国泰民安,生活富裕,健康长寿更是人们的企盼。福与寿成了人们的共同愿望。

  何谓“福”?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中,明确提出了人生有五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平安无疾病,四是遵行美德,五是老而善终。并且还提出了对生命有重要影响的六不幸:一是早死,二是多病,三是多忧,四是贫穷,五是丑恶,六是愚懦。在“五福”与“六不幸”之中,长寿被列为五福之首,而早亡则被列为第一不幸。可见,我国人民早就从理念上清醒地认识到人的生命极端重要性,同时也把福与寿联系在一起。

  福与寿从何而来?活了一百零一岁的唐代大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做过精辟的论述,他在《福寿论》中说:“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认为人在生活中的福、祸、善、恶,都是人自为之,长期行善,吉祥自来。在日常生活中,那些遵守法规,和于人事,乐善好施,多做好事,助人为乐,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奉献为荣,不贪不义之财,不做伤天害理勾当的人,行善积德福泽多。他们心神安宁,吃饭香甜,睡觉安稳,心身安康,一生平安。心理学家研究,常做善事、有道德修养的人,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相对稳定,体内的酶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分泌正常,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健康长寿。从我国百岁老人的长寿经验看,他们都具有乐善好施、重视养德的共同特点。四川省锦竹县有一位远近闻名的114岁的老中医,名叫罗明山,由于他有世代相传的秘方“百草丹”,加之医术高明,前来求医看病者甚多。他对无钱治病的,不但免费诊治,还帮助解决食宿;对生活困难的穷苦农民,他经常解囊相助。罗老自己却很节省,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衫。当地人都称他是“罗善人”。

  孙思邈还告诫人们:“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不能延寿。”在生活中,有些人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贪污腐败;有的追求过高的物质享受,贪得无厌,无恶不作,这些人活得不自在。《遵生八笺》载茅季伟诗:“欺诳得钱君莫羡,得了却是输他便。来往报应甚分明,只是换头不识面。”由于心术不正,往往抑郁寡欢,精神常处于紧张、焦虑、不安、恐惧状态,平时表现出功能性心跳加快、血压不稳、血糖升高、易惊多汗等症状,还容易出现器质性病变,如免疫力低下、心脑血管性疾病等。这种人尝不到“福”的甜头,难以安心享受生活。近代史上“洪宪皇帝”袁世凯,他天天服鹿茸精,喝人参汤,但作恶多端,忧恐交加,57岁便命归黄泉。

  仁者寿,恶者悲。有人做过统计,仁者与恶者的患病率、死亡率之比为2:18。《黄帝内经·太素》中说:“修身为德,则阴阳气和。”北宋邵雍说:“始知行义修仁者,便是延年益寿人。”要重视养生,善于“和于阴阳,调和四时”,还要重视道行修养,这样才能“福”临“寿”来。

(以上内容转载自新浪健康。)

(责任编辑:叶惠玲)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高血压
推荐专家更多
  • 刘潮副主任医师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妇科内分泌失调,亚健康状态等疑难杂症。主治高血压、月经失调、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孕症等。

  • 石坤元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工人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 吕崇江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