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黄连汤大多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辨治,而笔者抓住其病位的“胸”,其病机的阴阳升降失调,其症的心中烦闷等,将该方应用于心悸辨治,收效良好。
2010-04-03五苓散是治疗太阳蓄水证的经典名方,悸、眩、渴、烦、吐涎沫、小便不利、脉浮是本方方证识别关键,临床上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2010-04-02临床上对于消化性溃疡,往往是寒热错杂,治寒还有热,治热还有寒,如果不学泻心汤的方义,没有理论指导,在临床上治这种病就难治,也有点效但总不彻底。
至今已经82岁高龄的国医大师周仲瑛,对脾胃病多有研究,尤其是对阴虚胃痛的治疗,临床疗效极为显著,本文介绍了他配制的滋胃饮,应用于临床,屡建奇功。
2010-03-31所谓“经方”就是《伤寒论》上所记述的方剂,它具有效捷、价廉、便于推广的特点,本文就对临床常见胃病的经方治疗作一个探讨。
2010-03-31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借鉴经方传统运用经验,结合现代经方药理研究,深刻理解方证内涵,运用经方治疗咳喘,常可取得良好疗效。
2010-03-31黄煌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治疗鼻炎、鼻窦炎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笔者学习后经临床反复使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猪,很少有人想到“豕”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猪肉性甘,味平,是培补脾胃的佳品。
2010-03-28“角药”配伍是以三味药物为组合单位的一种药物配伍方法,在临床上针对复杂的病症疗效很高,本文介绍了姜良铎教授临床应用解表角药的经验。
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认为,乌梅丸不仅是主治蛔厥证的重要基础方,也是主治诸多上寒下热、寒热错杂杂病的常用方。
癌症晚期造成的疼痛是非常剧烈的,当西药镇痛剂效果不明显时,可以辨证选用一些中医的抗癌止痛方剂。
2010-03-18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当代临床广泛用于各种杂病,今举其三则。
2010-03-17下瘀血汤由大黄、桃仁、蟅虫组成,以该方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件炎、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疗效满意,本文作一个简要介绍。
傅青主治背骨痛方载于《傅青主男科·腰腿肩臂手足疼痛门》“背骨痛”一节中,对于背痛久治不愈,辨证属肾水不足,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者,疗效很好。
中药茵陈常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也有“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的说法,这和名医华佗还有一段渊源。
201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