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前我国50岁以上人群患骨质疏松的比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而超过60岁,患病率会明显升高,尤其是女性。骨质疏松发病人数已达8000万,两年后预计将超过1.2亿人,这一疾病亟待重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骨质疏松那些事。
指导医生: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医学博士 陈柏书
骨质疏松其实偏爱女性
专家表示,一般而言,骨质疏松比较“青睐”女性朋友,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在我国,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已占四成。
这是为什么呢?
1、女性缺乏运动
相较而言,女性的运动次数明显比男性少,因此女性骨骼的血液运输循环、代谢、稳定性都要比男性差;
2、雌激素水平下降
女性一旦绝经,雌激素水平会明显降低,机体代谢出现变化,骨量就因此出现流失,进而引起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展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因此总是被人们忽视,其实它会引起骨脆性增加,甚至导致骨折,一经发病,预后差,致残率高。
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
补钙误区莫陷入
不仅是中老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把预防骨质疏松记心上,但不能盲目,否则会陷入一些补钙误区:
误区一:骨汤能补钙
骨头中的钙其实处于非溶解状态,大多不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就算炖上三四个小时,或如坊间流传加一些醋,钙的溶解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经计算,如果想靠喝骨汤来补钙,每人每日需12千克的猪骨才可以满足钙的需求,很明显这是不现实的。
误区二:高钙牛奶更优
众所周知,纯牛奶含有丰富的有机钙质,也可以被人体吸收。但是市面上的高钙奶是人为添加化学钙,不但吸收率不高,而且还可能导致钙质沉积,形成结石。
所以,高钙奶并不比纯牛奶有优势。
这才是补钙的正确打开方式
防治骨质疏松,科学补钙是第一步。营养专家建议,国人每天钙的摄入量为800毫克,维生素D(能增强钙的吸收) 1000毫克。那么怎样才算科学补钙?
1、食用高钙食物
如牛奶、酸奶、海带、芝麻、花生、豆制品等。
2、增强体育锻炼
运动能够刺激骨骼,加强血液循环与代谢,促进钙质吸收,减少钙流失,让骨骼老化来得慢一些。
3、户外晒太阳
我们都知道,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进维生素D合成,促进钙的吸收。
4、服用制剂
骨质疏松较严重者,需要服用钙及维生素D制剂,增强补钙效果,必要时需要到医院就诊。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预防骨质疏松成为全国热潮,想要预防骨质疏松就得补钙?补钙就能预防骨质疏松?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本期食话实说,从营养学角度为你分析补钙的那些事。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炎、鼻炎、支气管炎,慢阻肺,肝炎、胆囊疾患、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结肠炎、各种老年病,泌感、结石,风湿痹症、眩晕、痛症等杂病。对小儿四时感冒、咳喘、厌食、虚汗、肾炎及皮肤科常见病也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