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医堂医院

苏州肿瘤医院、苏州中医医院、苏州中医专科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苏州国医堂医院 > 正文

从眩晕到平稳,陆小青:四十年中医经验助耳石症患者找回生活掌控感

2025-11-20 14:40:40 苏州国医堂医院

在苏州国医堂的诊室里,常能听到患者这样描述:“早上起床突然天旋地转,扶着墙不敢动”“翻身就晕,连睡觉都成了煎熬”。面对这种被称为“耳石症”的眩晕顽疾,许多患者跑遍西医科室做复位、吃止晕药,却总被“反复发作”困扰。这时,一位面容温和的女医者总会耐心倾听,边搭脉边问:“睡眠怎么样?有没有觉得乏力或心慌?”她便是陆小青,上海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苏州国医堂便民工作室专家,也是沪上中医脑病领域专攻眩晕调理的资深医者。近四十载深耕中医脑病临床,她将传统辨证思维与现代对耳石症“前庭功能紊乱”的认知结合,用纯中药配合整体调理,帮无数被眩晕困住的患者重获平稳生活。

陆小青的从医之路,始终与“解决患者实际痛苦”紧密相连。作为上海市中医院原神经内科郭福新团队核心成员,她既继承了团队对中医脑病的深刻理解,又通过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静安区师承带教等工作,将临床经验转化为系统的诊疗思路。曾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神经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理事的她,始终关注中医“整体观”在眩晕治疗中的价值——耳石症虽表现为“位置性眩晕”,但根源往往藏在气血、脏腑的失衡里。她参与的多项上海市级脑病课题,也为“从整体调理改善前庭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撑。如今在苏州国医堂便民工作室坐诊,她依然保持着“先辨体质、再调气血”的习惯,把每一次问诊都当作解开患者眩晕密码的钥匙。

在陆小青看来,耳石症的反复发作,多与“本虚标实”相关:有的患者因气血不足,无法滋养耳窍,稍有动作便引发眩晕;有的是肝阳上亢,虚火扰动清窍,导致体位变化时天旋地转;还有的因痰湿阻滞,清阳不升,出现头重脚轻、恶心欲呕。她从不局限于“止晕”本身,而是从整体出发:先通过望闻问切判断患者是气虚、阴虚还是肝旺痰阻,再针对性调整——气血弱的侧重补养,肝阳亢的侧重平抑,痰湿重的侧重化湿。中药调理之外,她还会耐心指导患者调整生活习惯:比如避免突然转头、睡前减少饮水,或是推荐简单的头部按摩手法辅助气血运行。对病程较长的患者,她更注重“治未病”,用膏方慢慢滋养,帮身体恢复平衡能力。许多患者说,陆医生的治疗不只是“止晕”,更是“强基”——调好了体质,眩晕自然少发作。

在患者口中,陆小青是“能把眩晕说清楚、治好病”的好医生。有位70岁的阿姨,被耳石症折磨两年,每次起床、躺下都像“坐过山车”,甚至不敢独自在家。陆小青辨证她为气血两虚、髓海不足,开了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中药,又叮嘱家属每天帮她按揉百会、风池穴。一个月后,阿姨眩晕频率明显降低,三个月时已能自己买菜做饭;还有位45岁的职场女性,因长期熬夜加班诱发耳石症,伴随严重失眠、心慌。陆小青一边用中药帮她调和阴阳,一边建议她调整作息、适度运动。两个月后,不仅眩晕消失,睡眠也踏实了,她感慨:“陆医生不仅治好了我的头晕,还让我学会了和身体‘和平相处’。”这些变化,正是对她“辨证施治、整体调理”理念的印证。

从医多年,陆小青始终相信:“中医治耳石症,不是和‘位置变化’较劲,而是帮身体找回平衡的能力。”现在,她在苏州国医堂便民工作室继续用这份经验守护患者——不用复杂仪器,不依赖反复复位,只靠望闻问切和对体质的精准把握,让更多被眩晕困住的人,重新找回“脚踏实地”的安全感。正如她常说的:“能让患者少晕一次、多稳一天,就是实在的疗效。”这份朴素的坚持,让她在沪苏两地的眩晕患者中攒下了好口碑,也让每一位走进诊室的人,都能带着对平稳生活的期待离开。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文章
医院科室
友情链接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