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医堂医院

苏州肿瘤医院、苏州中医医院、苏州中医专科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苏州国医堂医院 > 正文

“胃以降为和”:徐明主任用传统智慧破解慢性胃炎困局

2025-11-12 10:48:19 苏州国医堂医院

52岁的陈阿姨被慢性胃炎折磨了整整十年。从当初的偶尔胃胀,到后来反酸烧心、吃凉食就腹泻,再到胃镜查出“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化生”,她成了医院的“常客”:西药吃了胃更沉,中药喝了效果时好时坏,连爱的红烧肉都不敢碰。“孩子说我吃饭像完成任务,自己也觉得活着没了滋味。”陈阿姨攥着皱巴巴的检查单,语气里满是无奈,直到女儿硬拉她找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徐明主任。

“慢性胃炎不是‘胃的事’,是全身气血失调的信号。”徐明主任仔细询问陈阿姨的生活习惯:长期操心家务耗气,爱生闷气导致肝郁,退休后饮食不规律损伤脾胃……结合舌象(舌淡苔白腻)、脉象(沉弦),他判断陈阿姨属于“肝郁脾虚、寒湿阻络”型胃病——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气虚弱无力运化,寒湿停留在胃脘,才会反复胀痛、消化不良。“单纯治胃不够,得疏肝、健脾、驱寒一起调。”

针对这一情况,徐明主任制定了个性化调理方案。针灸时,他选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位疏通胃腑气机,配太冲穴疏解肝郁,再用脾俞、胃俞穴温运脾阳;同时结合五运六气理论,考虑陈阿姨就诊时正值长夏“太阴湿土”主令,特意叮嘱她避免久居潮湿环境,睡前用艾叶水泡脚祛寒湿。“一次扎完,胃里像卸了块石头;两周后,能吃一小碗小米粥了;一个月后,凉拌黄瓜也没再反酸。”陈阿姨笑着说,现在她跟着社区学跳广场舞,偶尔还能吃点炸藕盒,“胃舒服了,日子才叫有滋味。”

这样的转变,在徐明的门诊里并不鲜见。作为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实践者,他从不止步于“缓解症状”。慢性胃炎多与情绪、饮食、体质相关,本质是人体气机升降失调、脏腑功能失衡。因此,他的治疗讲究“整体调衡”:有人因长期焦虑引发“肝火犯胃”,他会加强行间、侠溪穴清泻肝火;有人因年老体弱导致“脾胃虚寒”,则侧重心俞、关元穴温补元气。“就像修水管,堵了要通,漏了要补,还要检查整个管道的压力是否均衡。”徐明常这样比喻。

这份疗效的背后,是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临床深耕。师从龙砂学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的他,将五运六气理论融入胃病辨证——比如根据患者出生年份的运气特点,判断体质易感性;结合就诊时的节气,调整针灸选穴侧重。同时,他专注慢性胃肠疾病诊疗多年,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并担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治未病与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推动中医外治与内调在胃肠疾病中的应用。

“徐主任的门诊像个‘脾胃养护课堂’。”患者刘先生说,治疗时徐主任不仅扎针,还会教他按摩足三里、按揉太冲穴日常调理,提醒吃饭细嚼慢咽、少喝冰饮。“现在我不仅胃不疼了,大便也成型了,体检指标都好转了。”

如今,徐明的慢性胃炎调理口碑相传,门诊号需提前一周预约。许多患者从周边省市赶来,不仅为消除“老胃病”困扰,更为体验这种“身心同调”的中医智慧。“中医不是慢郎中,只要辨证准、方法对,像慢性胃炎这样的‘老大难’,一样能标本兼治。”徐明说。从十年病痛到重拾胃口,从焦虑绝望到从容生活,他用一根银针和一套整体调理方案,证明:传统医学的力量,就藏在每一次精准的辨证、每一针用心的调理里。

正如患者赠送的锦旗所写:“一针调气机,胃暖身自安。”这或许正是对这位中医“创新派”温暖的注解。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文章
医院科室
友情链接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