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总焦虑?苏州老中医王重卿主任用中医思维调体质
近年来,随着体检普及,肺结节逐渐成为许多人“心头的疙瘩”。虽多为良性,但“会不会癌变”“要不要手术”的担忧,常让患者陷入焦虑。面对这一“现代高发、需长期监测”的肺部问题,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成员、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王重卿主任,以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为核心,结合数十年中西医临证经验,为肺结节患者提供“辨体质、化痰瘀、固根本”的调理方案,助力稳定结节、缓解焦虑,提升生活质量。
肺结节的中医认知与病因探析
在中医理论中,肺结节多归属于“肺积”“痰核”范畴。王重卿主任师从全国名中医张云鹏老先生,深耕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多年,他指出:肺结节的形成,是“正虚”与“邪实”长期失衡的结果。患者或因先天肺脾肾不足,或因长期吸烟、空气污染、情志不畅等耗伤正气,导致肺失宣肃、津液代谢失调——初期多为痰湿内停,聚而为痰;久则痰瘀互结,阻滞肺络,终形成结节。临床中,他常见患者因“体检发现结节后失眠焦虑”“结节复查增大”就诊,本质是“痰瘀阻肺”与“正气亏虚”的双重表现。
中医治疗的核心优势:辨证调体质,化结节稳病情
相较于西医“定期观察、必要时手术”的被动应对,王重卿主任更注重“主动调理”。他强调,中医治疗肺结节的关键是“辨证”——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结节形态及伴随症状,区分痰湿阻肺、气滞血瘀、肺脾气虚等不同证型,针对性制定方案。例如,对体型偏胖、痰多胸闷、舌苔厚腻的痰湿证患者,侧重健脾化痰、理气散结;对情绪急躁、胸胁胀痛、舌有瘀斑的气滞血瘀证患者,注重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对乏力易累、动则气喘、自汗怕风的肺脾气虚证患者,则以补肺健脾、益气固表为主。这种“一人一方”的治疗模式,不仅能缓解焦虑、改善睡眠等伴随症状,更能通过调理气血阴阳、改善肺络微环境,抑制结节生长,甚至帮助部分患者缩小结节。许多患者反馈,经王主任调理后,不仅复查时结节稳定,连长期困扰的胸闷、乏力也减轻了,心态更轻松。
预防与日常调护:扶正祛邪,降低结节进展风险
王重卿主任始终倡导“治未病”理念,认为肺结节的防治需从日常养护做起,重点在于“化痰瘀、养正气”。他建议患者:
饮食忌滋腻,健脾化痰湿:少吃肥肉、甜食等易生痰助湿之物,可常食山药、茯苓、陈皮粥健脾;痰湿重的人可吃冬瓜、白萝卜理气化痰,肺虚者宜食百合、银耳润肺。
避浊护肺,减少刺激:戒烟并远离二手烟、油烟环境;雾霾天外出戴好口罩,室内可用空气净化器;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以防外湿引动内痰。
调畅情志,避免气郁:焦虑、抑郁易致肝气不舒,进而影响肺气宣降,可通过养花、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心态平和有助于气血顺畅。
适度运动,畅通气血:选择八段锦、慢走等低强度运动,以微微汗出为宜,既能锻炼心肺功能,又不耗伤正气,帮助痰瘀排出。
定期复查,动态调理:即使结节稳定,也建议每3-6个月复查,结合中医调理扶正固本,降低进展风险。
专家提示
肺结节需理性看待,早干预、早调理能有效稳定病情。王重卿主任提醒,若发现结节后长期焦虑、伴随胸闷气喘或结节增长较快,应及时就医,通过中医辨证制定个体化方案。作为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核心成员,王重卿主任长期致力于呼吸系统重症与疑难病的诊疗,尤其擅长结合经典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认知,为患者制定从体质调理到结节监测的精准方案。目前,王主任在苏州国医堂(新区店)隔周日全天坐诊,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更多肺结节患者缓解焦虑、守护肺健康,让“心头的疙瘩”不再难安。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 2025-11-04从“脾胃失养”到“胃气和降”:徐明主任的萎缩性胃炎调理法
- 2025-11-04湿疹反复发作的终结者——刘国才中医诊疗经验探秘
- 2025-11-04从“疲惫怕冷”到“精力回升”:一位桥本患者的中医转机
- 2025-11-04中医世家传人刘国才:辨证施治破解风疹顽疾
- 2025-11-04附件炎反复发作不用愁,王应兰主任以中医调治解烦忧
- 2025-11-04苏州国医堂金超巧调小儿体质,筑起健康“防护墙”
- 2025-11-04从“胃络受损”到“脾胃调和”:徐明主任的胃溃疡治疗法
- 2025-11-04精神萎靡别忽视!苏州国医堂郭福新主任的体质调理方案
- 2025-11-04从恐惧到希望:蒋瑞金主任以整体调理破解子宫内膜癌治疗难题
- 2025-11-04中医整体调理控子宫内膜癌:一位职场女性的“带瘤生存”之路
苏州国医堂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