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反复流脓?苏州国医堂郭福新主任:以中医辨证护耳窍
诊室里,常能见到这样的患者——有人捂着耳朵皱眉说“耳朵像塞了团棉花,听不清还胀得慌”;有人着急地掀开头发:“耳后肿了,还流黄水,反反复复好不了”……这些被中耳炎纠缠的痛苦,被一位深耕中医耳鼻喉与神经内科的老者温柔化解。他是郭福新,上海市中医医院原神经内科主任、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成员,一位将中医“整体调衡”理念融入耳科疾病诊疗的医者。凭借数十年临床积累与对耳病的专注研究,他如今已成为许多患者口中“能让耳朵‘干爽’起来的老中医”。
郭福新主任师承著名老中医陈克忠教授,深耕中医临床与科研多年,对中耳炎、神经性耳鸣、眩晕等耳科疑难杂症有独到见解。不同于“消炎止痛”的单一治疗,他更擅长从肝胆、脾胃、肾的整体失衡入手,结合患者体质与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调治方案。这份“既看耳病、更看体质”的诊疗理念,让他在患者中积累了良好口碑,尤其在中耳炎治疗领域,被许多人视为“值得托付的依靠”。
中耳炎不是“耳朵里进了水”的小问题,而是身体失衡的信号。郭福新主任常说,中医看耳病,讲究“肝胆湿热循经上扰”“脾虚湿盛聚于耳窍”“肾元亏虚耳失濡养”——有人因长期熬夜、嗜食辛辣,肝胆湿热内蕴,湿热循经上犯耳窍,导致耳痛、流脓、听力下降;有人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于耳窍,引发耳闷胀、反复渗液;还有人因年老体衰、肾元不足,耳窍失于滋养,出现耳内隐痛、听力渐退。这些不同的“体质密码”,都需要通过详细问诊(耳痛性质、流脓特点)、舌苔脉象综合判断。诊疗时,他从不对症“强消炎症”,而是针对根源调理:肝胆湿热者,侧重清利肝胆、解毒通窍;脾虚湿盛者,注重健脾化湿、利水渗耳;肾元亏虚者,则着手补肾填精、濡养耳窍。治疗之外,他还会像朋友般叮嘱:“少吃辣椒,别熬夜”“饭后别立刻躺下”“洗头时注意堵耳”——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建议,实则是阻断中耳炎复发的关键。许多患者在他的调理下,从“每月犯一次”变成“半年没发作”,甚至有人逐渐摆脱药物,重新拥有清爽的耳朵。
有位被慢性中耳炎折磨10年的阿姨,耳内反复流脓、听力越来越差,连电视声音都要调到大。找郭主任时,她叹气说“怕哪天听不见了”。郭主任搭脉发现她脉滑数、舌苔黄腻,判断是“肝胆湿热、毒邪蕴结”,于是用中药帮她清利肝胆、解毒通窍,同时建议她每天用干净棉签轻擦外耳、避免污水入耳。3个月后,她的流脓明显减少,听力也恢复了大半,现在能清晰和孙子视频聊天。还有位年轻白领,因加班熬夜突发急性中耳炎,耳痛得睡不着觉,输液后仍反复。郭主任结合他脉弦数、舌红的特点,判断是“肝火上炎、湿热壅滞”,用中药帮他清泻肝火、利湿通窍,配合耳周按压。1周后,他的耳痛消失,再也没复发,逢人便说“郭主任不仅治了我的耳朵,还帮我调好了熬夜的坏习惯”。
从神经内科临床到耳科领域,郭福新主任始终秉持“中医治人”的初心。他用几十年实践证明,中耳炎不是“治不好的麻烦病”,中医辨证能从身体根本入手,帮患者找到耳病的源头——不是“消炎症”,而是“调体质”。对于被中耳炎纠缠的患者来说,他的诊室不仅是治病的地方,更是重获“耳畔清爽”的起点:在这里,有人不再害怕洗头、游泳,有人重新听清孩子的笑声,有人终于能安静享受音乐。而这,正是中医传承的力量——不跟症状“硬扛”,而是帮身体找回和谐,让“耳朵干爽”自然归来。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 2025-10-21告别乳腺困扰!苏州徐明主任以中医智慧化解乳腺囊肿结节
- 2025-10-21脂肪肝总难消?姜明全主任以中医智慧疏肝健脾
- 2025-10-21先兆流产别慌,苏州妇科王应兰主任用中医守好“孕早期”
- 2025-10-21苏州国医堂何映主任谈死精:中医解码“精子存活”的身心失衡术
- 2025-10-21从囊肿增大到病情稳定——记中医多囊肾治疗专家叶盛德
- 2025-10-21苏州神经内科中医郭福新:用中医智慧化解“听不见”的困境
- 2025-10-21苏州推拿金超巧解小儿腹胀,让小肚皮“软下来”
- 2025-10-21“每个月那几天”太煎熬?苏州老中医郭福新的痛经调治之道
- 2025-10-21从反复发作到结石消散——记中医肾结石治疗专家叶盛德
- 2025-10-21苏州老中医李乃宇:中药调体,让咽炎不再“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