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医堂医院

苏州肿瘤医院、苏州中医医院、苏州中医专科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苏州国医堂医院 > 正文

三叉神经痛如刀割?苏州国医堂郭福新主任:以中医辨证止“脸疼”顽疾

2025-10-20 14:35:47 苏州国医堂医院

清晨洗脸时,指尖刚碰到脸颊,一阵电击般的疼痛就从嘴角窜到头顶,疼得张阿姨瞬间缩回手,眼泪都掉了下来——这是她三叉神经痛发作的第17次。这种被称为“天下一痛”的疾病,不是普通牙疼,不是偏头痛,而是面部三叉神经受刺激引发的剧烈刺痛、灼痛或电击样痛,轻触、说话、甚至风吹都能触发,让患者连吃饭、刷牙都成了“酷刑”。在苏州国医堂的诊室里,这样的患者常攥着病历来找郭福新主任,而他总能用中医辨证的方法,帮他们把“脸疼”的开关慢慢关掉。

郭福新是上海市中医医院原神经内科主任、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成员,师承著名老中医陈克忠教授,他深耕神经内科领域,对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面瘫等疑难神经病症有独到见解——既懂西医的“痛觉传导机制”,更擅长用中医“经络气血”的视角,找到疼痛背后的体质根源。凭借扎实的辨证功底与温和的医者仁心,他早已成为许多患者口中“能止住脸疼的老中医”。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患者常形容“像脸上有根针在扎”“疼得想撞墙”,但发作间期又和正常人无异,这种“间歇性剧痛”让很多人陷入“怕发作、更怕治不好”的焦虑。郭福新主任常说,这种病不是“脸的问题”,而是全身失衡的信号:有人因外伤或长期吹冷风,气血瘀滞在面部经络,不通则痛;有人因性格急躁、长期熬夜,肝阳上亢化火,风火顺着肝经往上冲,灼伤面部筋脉;还有人因年老体虚、脾胃虚弱,气血生成不足,面部经络失去濡养,稍微刺激就疼得敏感。这些“体质密码”,都要通过问诊、搭脉、看舌苔一点点解开。

诊疗时,郭福新主任从不会让患者“忍一忍”,而是针对不同证型精准调理:气血瘀滞的患者,他侧重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帮着把堵在脸上的“气结”慢慢化开;肝阳上亢的患者,他帮着平肝潜阳、熄风止痛,让往上冲的“火”降回该去的地方;气血不足的患者,他注重补养脾胃、生成气血,让面部经络有足够的“营养”滋养。治疗中,他还会像长辈一样叮嘱:“别吹冷风,洗脸用温水”“少吃辣椒,别生气”“晚上早点睡,气血养足了,疼才会轻”。这些看似琐碎的建议,其实都是从根源减少疼痛发作的关键。许多患者在他的调理下,发作次数从每月5、6次降到1、2次,疼痛程度从“无法忍受”变成“能忍一忍”,甚至有人慢慢减了西药,重新找回正常生活。

有位被三叉神经痛折磨6年的大叔,之前靠卡马西平维持,但头晕、嗜睡的副作用让他没法上班。找郭主任时,他攥着药盒说“我不想再吃一辈子药”。郭主任搭脉发现他脉弦有力,舌苔黄厚,判断是“肝阳上亢加气血瘀滞”,于是用中药帮他平肝、活血,同时让他每天用热毛巾敷脸10分钟,避免生气。3个月后,大叔的发作次数降到每月1次,现在连药都停了,逢人就说“郭主任让我重新敢洗脸、敢上班”。还有位阿姨,疼得连孙子都不敢抱,怕碰着脸,调理后能陪孙子玩闹,甚至学会了跳广场舞,她说“郭主任不仅治了我的疼,还救了我的晚年”。

郭福新主任始终把“让患者少遭罪”放在首位。他用几十年实践证明,三叉神经痛不是“忍一忍就过去的痛”,中医辨证能从身体根本入手,帮患者找到“脸疼”的源头——不是“止疼”,而是“调体质”。对于被三叉神经痛纠缠的人来说,他的诊室不仅是治病的地方,更是重获生活勇气的起点:在这里,有人重新敢碰自己的脸,有人重新享受吃饭的快乐,有人终于能睡个踏实觉。而这,就是中医温暖的力量——不跟疾病“死磕”,而是帮身体找回平衡,让疼痛自然消散。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文章
医院科室
友情链接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