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棕南医院精神科

成都精神医院、成都精神心理医院、成都抑郁症医院

医保定点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成都棕南医院精神科 > 正文

成都棕南医院精神科,焦虑症为什么一干活就累

2025-07-09 11:10:22 成都棕南医院精神科

焦虑症患者常面临一个困惑:明明没有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却在日常活动后感到异常疲惫,甚至简单的家务、工作都让人筋疲力尽。这种 “易累” 并非意志力薄弱,而是焦虑症引发的生理与心理双重消耗所致,背后存在明确的科学机制。

从生理层面看,焦虑症会导致身体长期处于 “应激状态”。正常情况下,人体在面对危险时会启动交感神经系统,释放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使心率加快、肌肉紧张,为 “战斗或逃跑” 储备能量。而焦虑症患者的应激系统异常敏感,即使没有实际危险,身体也会频繁启动应激反应,相当于 “空转” 状态 —— 肌肉持续紧绷、呼吸浅快、血管收缩,这些生理活动会不断消耗能量,却没有实际的能量输出(如奔跑、对抗)。当真正需要干活时,身体早已因持续的 “无效消耗” 处于能量透支状态,自然容易感到疲惫。

肌肉的慢性紧张是 “易累” 的直接原因。焦虑症患者常无意识地紧绷肩颈、腰背等部位的肌肉,这种紧张状态会导致肌肉纤维持续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受阻,代谢废物(如乳酸)堆积,引发肌肉酸痛和疲劳感。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时,焦虑者的肩颈肌肉可能比常人紧张数倍,即使完成同样的工作,肌肉消耗的能量也更多,累感自然更强烈。此外,呼吸模式的异常也会加剧疲劳 —— 焦虑时的浅快呼吸使肺部通气效率下降,血液含氧量不足,身体器官因缺氧而功能受限,干活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

心理层面的 “精神内耗” 同样会消耗精力。焦虑症患者在干活时,大脑往往处于 “多线程运行” 状态:不仅要处理手头的任务,还要应对持续的担忧(如 “这件事做不好怎么办”“会不会出错”)、对身体不适的关注(如 “心跳好快,是不是累坏了”)。这种注意力的分散和过度警觉,会大幅增加心理能量的消耗。研究表明,焦虑状态下的大脑前额叶皮层需要持续抑制负面思维,其耗能强度不亚于完成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当心理资源被过度占用,分配到实际工作中的精力自然减少,表现为 “没干多久就觉得脑子转不动、身体跟不上”。

睡眠质量差进一步加剧了疲劳感。焦虑症患者常伴随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等睡眠问题,即使睡眠时间看似充足,也难以进入深度睡眠阶段。深度睡眠是身体修复、能量储备的关键环节,长期缺乏深度睡眠会导致体力、脑力无法有效恢复。白天干活时,身体和大脑处于 “未充电” 状态,自然容易疲劳,且这种疲劳难以通过短暂休息缓解。

此外,焦虑症可能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能量代谢效率。例如,胃肠功能紊乱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使身体无法有效获取能量;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反应(如心率忽快忽慢)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肌肉、大脑等器官供氧不足,进一步加重疲劳感。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 “易累” 会形成恶性循环:干活疲劳→担心自己 “不行”→焦虑加重→更易疲劳。患者可能因此回避工作或社交,导致活动量减少,肌肉力量、耐力进一步下降,陷入 “越不动越累,越累越不动” 的困境。

改善这种状况需要从缓解焦虑本身入手。通过药物治疗调节神经递质平衡,降低应激激素水平;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减少过度担忧,改善注意力集中能力;同时,逐步增加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瑜伽),提高肌肉耐力和能量利用效率。家人和朋友也应理解这种疲劳的真实性,避免指责 “你就是太懒了”,而是给予适当支持,帮助患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逐步恢复活动能力。

总之,焦虑症患者一干活就累,是身体持续应激、肌肉紧张、精神内耗及睡眠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到这是疾病的症状而非个人缺陷,通过科学干预改善焦虑状态,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疲劳,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相关文章
医院科室
友情链接
纠正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

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