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肾脏疾病可能表现为尿量减少、尿色改变、水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评估病情并接受适当治疗。
1.尿量减少
如果孕妇患有肾脏疾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影响到水分的排出,从而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正常人每天的排尿量约为1000-2000毫升,若存在上述情况,则可能表明存在肾脏疾病。
2.尿色改变
当孕妇存在肾脏疾病时,可能会导致血尿的发生,此时尿液中红细胞增多,因此会出现尿色改变的现象。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尿液呈红色或洗肉水样颜色,有时可伴有泡沫。
3.水肿
肾脏的主要作用是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妊娠期患肾脏疾病后,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进而引发水肿的症状。水肿首先出现在眼睑、面部等组织松弛部位,随着病情进展可蔓延至下肢、腰骶部甚至全身。
4.高血压
妊娠期间发生肾脏病变,如子痫前期、子痫等,会引起全身各脏器痉挛缺血,其中就包括脑血管痉挛缺血,使颅内压增高,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促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大,心脏负荷加重,心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严重者可有视力模糊、上腹痛、肝大、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5.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无法有效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液体,导致这些物质积累并损害身体其他器官。妊娠期患肾脏疾病可能导致肾功能逐渐恶化,最终引发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症状包括尿量减少、皮肤瘙痒、贫血以及疲劳等。
针对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的诊断,建议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测、B超检查等相关检验项目。治疗措施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饮食调理,保持低盐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