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是根据感受暑邪后入里化热、气分热盛的特点而命名的。
伏暑是因为感受暑邪后入里化热,此时暑邪与体内湿热相搏结,郁遏于内,不得外达,故名伏暑。其属于中医“暑温”范畴,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具有高热、口渴、汗出不畅等症状。伏暑患者还可能伴随有头痛、身重、尿黄赤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暑邪侵袭机体,耗伤津液,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针对伏暑的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以及暑邪特异性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以辅助确诊。治疗伏暑通常采用清热解毒、祛湿利水的方法,常用方剂包括清瘟败毒饮加减或三仁汤加减。具体用药需遵循个体差异原则,如遵医嘱使用清瘟败毒散可减轻发热、头痛等症状;若存在脾虚泄泻,则应避免使用该药以防加重腹泻。
伏暑患者应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暴晒于烈日下,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