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瘤的中医辨证论治可采取肝郁气滞、湿热下注、气血凝滞、痰瘀互结、脾肾阳虚等证候的治疗。
1.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可导致经脉阻滞,进而引发筋瘤。通过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方法来缓解症状。常用方剂有柴胡汤等。此法适用于因情志不畅引起的筋瘤患者,表现为胸闷、胁肋胀满等症状。
2.湿热下注
湿热下注会阻碍气血运行,从而诱发筋瘤的发生。采用清利湿热的方法可以清除体内的湿邪和热邪,如龙胆泻肝汤等。对于存在舌苔厚腻、口苦尿黄等湿热内盛表现的患者,此法有助于改善症状。
3.气血凝滞
气血凝滞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久而久之形成筋瘤。活血化瘀能够促进血液流通,常用的中药包括桃红四物汤等。若患者伴随皮肤颜色改变及疼痛感,则适合运用上述方案以达到理想效果。
4.痰瘀互结
痰浊和瘀血相互搏结,容易使经络受阻,从而引起筋瘤。祛痰化瘀是针对此类情况的有效手段,代表方剂为二陈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对于痰浊偏重者,可选用半夏、橘红等燥湿化痰药;瘀血明显时则选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药。
5.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会导致脏腑功能衰退,不能正常运化水液,进一步发展成痰浊,痰浊凝结于经络之中就会形成筋瘤。温补脾肾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可用附子理中丸或金匮肾气丸等方剂调理。对于存在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患者,此法有助于改善不适症状。
在治疗筋瘤的过程中,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也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