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中医辨证表现为发热期邪犯卫气、气营两燔、气血双虚、阴虚毒盛等不同阶段的证候群。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温疫范畴,其发生与感受温热时行疫毒有关,主要病机为外感温热疫毒,入里化火,逆传心包,耗伤气阴,损及脏腑,导致气血逆乱,阴阳失调。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眼眶痛、腰痛、发热等症状,伴随全身中毒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重症患者还可能有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如尿量减少、水肿等。
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可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以及特异性抗体检测。其中,特异性抗体检测包括IgM抗体检测和IgG抗体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近期感染。治疗通常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针灸疗法,内服方剂常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如黄连、黄芩、栀子等;针灸则可选曲池、合谷等穴位。此外,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营养均衡,多饮水,促进毒素排泄。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