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白厚口臭可能是由脾胃虚弱、食积内停、痰浊上犯、阴虚火旺、气虚血瘀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导致消化功能减弱,食物滞留体内产生湿热,上蒸于口腔而出现口臭、舌苔白厚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2.食积内停
由于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或者食用过多肥甘厚腻的食物,损伤了脾胃运化功能,使食物停滞于中焦,郁久化热,熏蒸于上可见口臭、舌苔白厚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配合医生通过针灸穴位的方式改善,如足三里穴、中脘穴等。
3.痰浊上犯
痰浊上犯是指体内的水液代谢障碍,痰湿内生,上犯于肺、脾脏所表现的证候。当痰浊蕴结于肺时,则会出现咳嗽痰多、痰色白质稀薄、舌苔白滑等症状;若痰浊进一步上犯于咽喉部则会引起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等不适症状;此外,痰浊上犯还会引起舌苔白厚和口臭的情况发生。对于痰浊上犯所致的舌苔白厚和口臭,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进行治疗,具有燥湿化痰、理气的功效。
4.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是中医辨证中的一个病机诊断,通常表现为阴液亏损、阳气偏亢的一系列症状,包括舌红少津、舌苔黄干、失眠多梦、心烦不宁等。阴虚则阳亢,虚火上浮,故见舌红少津、舌苔黄干;阴虚火旺,灼伤津液,炼液成痰,上渍于肺,故见痰黄稠而不易咳出;阴虚失于濡润,故口干咽燥;阴虚火旺,扰动心神,故见心烦不宁、失眠多梦;阴虚生内热,故五心烦热;虚火上浮,故头目眩晕;阴虚失于制约,虚火外泄肌表,故午后颧骨发红;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阴虚火旺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知柏地黄丸、天王补心丹等滋阴降火的中药方剂来缓解不适症状。
5.气虚血瘀
气虚血瘀指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导致血液凝滞不通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暗有紫斑点、舌下静脉迂曲等。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进而形成血瘀,血行受阻则会加重气虚,两者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舌苔白厚以及口臭的发生。气虚血瘀者可通过服用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中药方剂以补气健脾,辅助改善不适症状。
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油腻、辛辣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取量,有助于减轻舌苔白厚和口臭现象。必要时,可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例如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