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石病的临床表现为涎液分泌增多、口干、下颌下腺肿大、疼痛、咀嚼困难,这些症状可能交替出现,需要及时就医以确定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
1.涎液分泌增多
涎石病患者由于唾液成分改变导致唾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结石。这些结石可能刺激唾液腺体,引发反射性唾液分泌增多。唾液分泌增多通常发生在口腔和咽部,但并不伴有口腔干燥的感觉。
2.口干
涎石病可导致唾液排出受阻,继发性的唾液量减少,从而出现口干的症状。这种口干可能是由下颌下腺导管堵塞引起的,因为唾液无法正常流出而感到口腔内干燥。
3.下颌下腺肿大
涎石病中,涎石会阻碍下颌下腺的分泌物排空,使腺体持续分泌液体,进而导致腺体肿胀。肿大的下颌下腺可能导致局部压迫感和不适。肿大的下颌下腺通常位于下颌边缘下方,触诊时可发现坚硬且有压痛的肿块。
4.疼痛
涎石病会引起唾液滞留,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产生疼痛感。疼痛可能源于涎石对周围组织的直接刺激或因长期炎症导致的神经敏感性增加。疼痛通常集中在下颌区域,有时可放射至耳部或颈部。深呼吸、说话大声或咀嚼硬食时可能会加剧疼痛。
5.咀嚼困难
涎石病若未及时治疗,会导致下颌下腺功能受损,影响咀嚼效率。此外,由于唾液分泌不畅,食物残渣容易堆积在口腔中,进一步加重咀嚼困难。咀嚼困难表现为进食固体食物时费力,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将食物细嚼慢咽。
针对涎石病的诊断,可以进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涎液分泌情况,必要时还可进行涎液分析、涎液流率测定等。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治疗和镇痛药以及手术治疗如涎石取出术。建议定期观察涎液分泌情况,避免食用过硬或过热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减少涎液粘稠度,预防涎石形成。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