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可采取百会穴、神庭穴、风池穴、曲池穴、涌泉穴艾灸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部,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处,可采用温和灸的方法对穴位进行刺激。百会穴是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位之一,能够调节气血平衡,缓解头部不适。因此,通过艾灸百会穴可以辅助改善小儿抽动症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
2.神庭穴
神庭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的位置,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医生使用温和灸的方式对穴位进行刺激。神庭穴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对于小儿抽动症伴随的精神紧张、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3.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枕骨下方,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患者需保持坐位姿势,医生则会对上述穴位进行适度按压。此穴位属足少阳胆经,能起到祛风解表的作用,从而减轻因外感风邪所致的小儿抽动症相关症状如肌肉痉挛性收缩。
4.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时屈肘成90度角,肘横纹头即是曲池穴所在位置,患者需要保持舒适体位,医生则会用拇指指腹按揉上述穴位约3分钟时间。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同时又属于五输穴中的“合”,故而能清热泻火,调和营卫,进而达到舒筋通络目的。
5.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患者应采取仰卧位,医生则会使用温和灸的方式对穴位进行刺激。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其气盛大,且位于人体最低点,艾灸此处有助于引火下行,使体内郁积之火得以疏散,从而缓解由肝火旺盛引发的小儿抽动症相关表现如烦躁不安。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以免引起皮肤灼伤或其他不良反应。另外,家长还要注意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运用“扶正去毒,攻补兼施”方案治疗各种肿瘤,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备受患者及家属信赖。 重视“理气、养阴、通瘀”治疗乳腺病、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其它妇科杂病等。 善用“中医综合治疗 (内服、针灸、外治、食疗)”的方法诊治各种胃病、急性及慢性肠炎、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痛风、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症、肥胖症、心悸、失眠、肺病、心血管病等疑难杂症以及疼痛性疾病。 传承清代名医吴师机中医外治""膏治百病""之法,创立""古方中药穴位贴敷治法”,不仅大大增强治病疗效,而且使用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