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上而言,虚汗和热汗属于两种不同的证候。虚汗一般是指由于精气不足、腠理不固所致的出汗异常表现,而热汗通常指外感风寒或内郁化火所致的出热汗现象。
一、如何判断为虚汗
1.盗汗:如果患者存在入睡后出汗的症状,则可诊断为盗汗,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牡蛎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2.自汗:若患者白天时出现容易出汗的情况,并且伴有精神萎靡等症状,则可能提示为自汗,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指导应用玉屏风颗粒等药物进行调理。
3.气虚自汗: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日间出汗较多,同时伴随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需要遵照医生建议服用黄芪建中丸等补益类中药进行改善。
4.阴虚潮热:对于阴液亏虚者而言,在午后可能出现自觉发热的表现,即潮热,还可有夜间睡眠差、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不适症状,需配合医生服用当归六黄汤等方剂进行缓解。
二、如何判断为热汗
1.外感风寒:如果因外感风寒引起感冒等情况,则可能会导致人体产热增加,进而出现排汗增多的现象,还可能伴随头痛、恶寒、鼻塞流涕以及咳嗽咳痰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荆防败毒散、午时茶颗粒等具有解表发汗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
2.内郁化火:若自身情志失调或者饮食不当等因素诱发了内郁化火情况,则可能导致机体阳气过盛,从而促使身体排出大量汗液,还会伴随心烦易怒、口干渴喜饮、便秘或者是小便短赤灼痛等症状。对此应遵从医嘱采用牛黄清心丸、龙胆泻肝丸等降火类药物进行处理。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同时还应适当进食生姜、大葱等温性食物,有助于促进体内邪气外出,辅助改善上述病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
擅长领域:擅长甲亢、甲状腺结节、甲亢突眼、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疑难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