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脉即为寸、关、尺三部脉搏细弱,一息不足四至的现象。可见于虚证和实证,其中虚证又可分为阳气虚衰的真寒假热、阴液亏虚的真寒假寒、元气虚弱的元阳虚衰、气血两虚等,实证可见于湿热内郁、痰浊壅滞。
一、虚证
1.真寒假热:通常由于素有严重热性病邪或阴虚内热所致,除数脉外还可伴有急躁易怒、口干渴喜冷饮、手足心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症状,治疗时应以清热泻火为主。
2.真寒假寒:主要是由于体内原有严重虚寒之候,再感虚寒之邪引起,可表现为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治疗需温补脾肾、散寒止痛。
3.元阳虚衰:患者久病失治误治导致正气不足而伤及人体之本,进而使脏腑功能减退,出现一系列虚寒征象,如数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冷痛、夜尿频多、浮肿、腹胀纳呆、肠鸣腹泻、五更泄泻等,治疗宜回阳救脱、补气温肾。
4.气血两虚:若因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耗损气血而导致气血双亏,患者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并伴随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唇甲发青、心悸失眠、自汗盗汗、皮肤干燥无华、女性月经量少色淡、男性遗精早泄等表现,此时需益气养血。
二、实证
1.湿热内郁:若外感风湿热邪或过食肥甘厚腻导致湿热蕴结脾胃,则可能出现脘闷泛恶、呕腐吞酸、口中黏腻、口臭、肢体困重、身热起伏、下痢脓血、小便黄赤、数脉等症,此时需清利湿热。
2.痰浊壅滞:若因先天赋禀不足、后天调理不当,或感受外邪、饮食不当等原因导致水谷不得运化而成痰浊,也可能出现胸闷痞满、咳嗽痰稠、头昏沉重、肢体困重、口中黏腻、纳差嗳气、大便稀溏、数脉等症,此时需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数脉是中医诊脉的一种现象,在临床上需要结合其他脉象进行综合判断,从而明确病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