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和热在中医属于两种不同的证候类型,而通过舌象可以对二者进行初步的分辨。通常情况下,湿重者的舌体胖大、舌苔厚腻,而热重者舌红、少津。
1.湿重: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趋下,患者以舌体胖大、舌苔厚腻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肢体沉重、困倦乏力、腹胀纳呆、口中黏腻不爽、胸闷、心悸、小便混浊或不利等症状。如果同时伴有大便溏软、肛门坠胀感,则考虑是湿邪中阻所引起。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麻黄理苓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2.热重:热重者主要表现为舌红、少津,且舌面干燥无苔或者有薄苔,也可出现舌尖红赤、溃疡较多的表现。此类患者还可伴随口干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盗汗、消瘦、颧红、舌质绛紫、脉细数等症状。一般需要清热泻火,常用方剂有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中药有人工牛黄、金银花、连翘等。
若无法自行辨别体内湿气与内热的情况,建议前往医院中医内科就诊,并完善望诊、切诊等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在专业医师辨证施治下进行调理。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熬夜,饮食上注意清淡,适当增加运动锻炼,有助于机体恢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