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虚的中药包括黄芪、党参、白术、人参、山药等,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热量,但具体的热量值因药材而异。补气虚是中医辨证施治中的病症,建议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寻求中医师的帮助以进行针对性治疗。
1.黄芪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的功效。该品可用于治疗脾气虚弱、久泻脱肛、便血崩漏等症。凡阴虚阳亢者忌用黄芪,以免加重病情;另外,黄芪不宜与莱菔子同用,否则会降低其补气效果。
2.党参
党参可辅助改善气血两亏引起的心悸怔忡、脾胃虚弱等症状,对于缓解乏力也有一定帮助。使用党参时需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如出现过敏应立即停用并就医处理。
3.白术
白术能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晕、水肿、自汗盗汗、胎动不安等病症的治疗。阴虚燥热慎服白术,以防加剧体内阴液亏损和内火上炎的情况。
4.人参
人参适用于元气虚极欲脱,脉微欲绝的危重证候,常配伍附子、干姜等药材以回阳救急。服用人参期间不宜进食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5.山药
山药具有健脾养胃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对山药过敏的人群禁止食用,以免引发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
以上提及的所有中药材均需要经过炮制后才能入药,患者不可盲目自行服用,以免因用药不当而损害身体健康。此外,在服用补气虚类中药的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及过度节食,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利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运用“扶正去毒,攻补兼施”方案治疗各种肿瘤,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备受患者及家属信赖。 重视“理气、养阴、通瘀”治疗乳腺病、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其它妇科杂病等。 善用“中医综合治疗 (内服、针灸、外治、食疗)”的方法诊治各种胃病、急性及慢性肠炎、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痛风、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症、肥胖症、心悸、失眠、肺病、心血管病等疑难杂症以及疼痛性疾病。 传承清代名医吴师机中医外治""膏治百病""之法,创立""古方中药穴位贴敷治法”,不仅大大增强治病疗效,而且使用方便快捷。
擅长领域:擅长甲亢、甲状腺结节、甲亢突眼、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疑难病的诊疗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