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后肾区出现黑紫色的痕迹,考虑为正常现象、气滞血瘀、寒湿过重、气血两虚等情况。此时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正常现象:拔罐时负压较大或者留罐时间较长,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可引起皮肤淤青或紫斑的现象发生。此种情况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即可缓解。
2.气滞血瘀:由于情志不舒、外伤等因素,造成体内气机郁滞,运行失司,血脉闭塞,则会出现瘀血阻滞的情况。而拔罐是通过烧灼、抽吸等方式产生温热空气及负压等刺激来达到活血行气的目的,所以对于此类人群使用该方法效果较好。可在专业医师操作下选择肾俞穴、命门穴等穴位进行拔罐治疗,可以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
3.寒湿过重:若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中,导致寒邪侵袭机体,使寒湿困于肾,无法排出体外,也会出现上述症状。此时需要遵医嘱应用当归、肉桂等中药改善症状,并配合艾灸肾俞穴、太溪穴等穴位以温补肾脏阳气,促进祛除寒湿。
4.气血两虚:可能与饮食不当、久病等原因有关,患病以后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食欲下降、少气懒言等表现。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八珍汤、人参养荣丸等药物来进行治疗,具有滋补气血的功效。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阴虚内热等情况所引起。如果患者不适症状严重,应及时前往中医科辨证施治。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不要熬夜,也不要过于劳累。同时还要做好保暖措施,尽量避免着凉,以免加重病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擅长中医脉诊及经方临床应用。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炎、鼻炎、支气管炎,慢阻肺,肝炎、胆囊疾患、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结肠炎、各种老年病,泌感、结石,风湿痹症、眩晕、痛症等杂病。对小儿四时感冒、咳喘、厌食、虚汗、肾炎及皮肤科常见病也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