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痢是指痢疾,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所导致的一种肠道传染病。通常可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脱水或全身中毒症状。
一、常见病因
1.内源性感染:当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会导致正常寄生于肠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起急性感染,如志贺菌、伤寒杆菌等,进而诱发痢疾的情况。
2.外源性感染:如果进食被污染的食物或者饮用不干净的水源,则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而引发痢疾。
二、治疗方式
1.一般治疗: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且给予高热量、少渣饮食,以补充机体消耗的能量和水分,防止失水、电解质紊乱。
2.药物治疗:对于细菌感染者可以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有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头孢类抗生素。另外还可以应用黄连素片、蒙脱石散、复方谷氨酰胺胶囊等止泻药进行对症处理。若为病毒感染者则需遵医嘱服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3.手术治疗:部分病情严重的痢疾患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如输血、补液、纠正酸中毒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4.其他治疗:中医认为痢疾主要是由于湿热之邪所致,因此可以通过针灸足三里穴、大肠俞穴、阴陵泉穴等穴位来进行调理,同时也可以配合口服葛根芩连汤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建议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以免发生交叉感染。此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直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石症,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尤为专长;对泌尿系统疾病,慢性咳嗽,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