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上,足太阳膀胱经共有24个穴位,其循行路线从内眼角出发,沿着人体脊柱的两侧下行,到达小趾外侧的毫毛处。该经脉对全身诸阳经有统帅、滋养和温煦作用;对人体脏腑器官有联络与调节作用。
1.统帅诸阳经:膀胱经是人体所有阳经之会,包括督脉、任脉、带脉三阴经均在其起点交会,而其他六阳经则全部在膀胱经上分布。因此,膀胱经具有总领一身表里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的功能。
2.协调脏腑功能:膀胱经上的腧穴大多位于人体侧面,如睛明、承山等,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头部五官、腰背及下肢病症。此外,部分膀胱经腧穴还兼治其它脏腑器官的疾病,如风池主治中风、颈项强痛等。
3.温煦机体:由于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止于小趾外侧毫毛处,且其中绝大部分腧穴分布在身体侧面,故能起到温煦机体、散寒祛湿的功效。
4.调节平衡阴阳:膀胱经首穴为睛明,次穴为间使,终穴为至阴,即始于阴跷脉也终于阴跷脉,从而起到沟通表里、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
5.调理腠理:膀胱经遍布全身,其分支或直达体表,或进入体内,共同构成人体屏障,可抵御外邪入侵,也可将邪气排出体外。
6.泻热排毒:膀胱经与督脉相接,而督脉属于奇恒之脉,可以走于脑、巅顶之间,具有安神益智、醒脑开窍的功效。两脉相交,则有利于清利头目的功效,并有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
7.引降与调节水液代谢:膀胱经首穴为睛明,次穴为间使,终穴为至阴,即始于阴跷脉也终于阴跷脉,通过调动肾精来激发肾气,进而促进机体内的水液代谢,还可促使二便通畅。
8.调节呼吸系统:膀胱经主要连接耳部、咽喉、肺脏、胸部以及腹部等多个部位,当这些部位出现异常时就会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状,可通过针刺或艾灸膀胱经上的穴位进行缓解症状。
9.改善生殖系统:膀胱经经过肾脏、输尿管、前列腺等生殖系统的相关组织,若存在异常情况即可导致一系列不适症状,患者可以通过刺激膀胱经上的相应穴位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虽然膀胱经的好处有很多,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应用,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后使用,以免自行盲目针刺穴位而导致不良后果。另外,对于孕妇应慎用,以免诱发流产或早产等情况发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