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黄在中医上是指邪热入里、正邪剧烈交争的变化过程,此时病情较危重。西医并没有走黄的说法,一般指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进入休克状态时的临床表现之一,即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瘀斑等症状。
走黄主要是由于内陷于里、热毒炽盛所致,常见于瘟疫病、脏毒病、疮疡走黄等情况,患者会出现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狂躁妄动、不识人色、发斑、腹胀如鼓、大便秘结、小便赤涩或闭而不利、舌质红绛、苔黄燥、脉细数而有力等病症。如果患者的病变部位主要涉及心包、肺、肝三焦胆腑,以及肠道和膀胱,则可引起胸闷气促、咳逆喘憋、惊恐失神、口干渴、下利腥臭、尿少浮肿、大小便难等病症。
当机体发生严重的细菌性感染后,可能会导致体内致热原急剧增加,从而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9-40℃,甚至更高,并伴有白细胞总数及百分比明显增高、血糖水平显著增高等情况。若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就可能进展为脓毒症、菌血症、感染中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休克等疾病,最终导致死亡的情况。
因此建议存在严重感染的患者积极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他啶、盐酸环丙沙星片等药物控制感染,以免延误病情。另外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而言,在患病期间还应定期前往医院内科复诊,完善视诊、血常规检查、B超等项目明确自身情况并积极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