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乏力可能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情况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辨证后进行治疗。
1.气虚:若患者由于久病、饮食不当等因素影响,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则可导致气血生化无源而引发气虚。中医上气具有推动与温煦作用,当气不足时会导致机体各组织脏器失去动力和濡养而导致倦怠乏力的情况发生,并伴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此时需要遵医嘱使用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来调理身体。
2.血虚:若患者长期情志不畅或失血过多耗伤心血,就会导致体内血液亏虚,无法正常濡养全身而出现倦怠乏力的症状,还会伴随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等表现。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人参归脾丸、阿胶补血颗粒等药物来进行治疗。
3.阴虚:如果经常熬夜或者纵欲过度,会损耗体内的津液,从而引起阴液亏损,不能滋润濡养人体,也会造成倦怠乏力的现象发生,还可能会伴有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等不适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4.阳虚:若因先天禀赋不足、房事不节等原因导致体内阳气消耗严重,使机体温煦能力减弱,导致四肢冷痛、精神萎靡、畏寒肢冷等症状发生。此时可在专业医师辨证下使用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若存在瘀血阻滞的情况,也可能会影响机体运行,进而表现为上述情况,还可伴随局部刺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对此需配合医生应用活血通经胶囊、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在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扭转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运用中医治疗消化道肿瘤以及治疗顽固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肺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