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感染后引起的腹泻属于急性肠炎的一种,通常发生在秋冬季节,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临床表现为出现呕吐、发热以及大便次数增多和水样泻,大便为黄色稀水或者蛋花汤样,并伴有一定的酸臭味。一般轻症患者无需特殊处理,注意补充水分即可恢复健康;对于症状较重者需要进行对因及对症治疗,如调整饮食结构、口服药物等。
一、对因治疗
感染轮状病毒之后,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有干扰素、利巴韦林等。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尚可,可以先在家口服补液盐,观察病情变化情况。但如果出现明显的脱水现象,比如尿量减少、皮肤干燥无弹性、哭闹时没有眼泪等,则需及时到医院输液治疗,防止电解质紊乱而危及生命安全。
二、对症治疗
1.调整饮食:由于患病期间胃肠功能减弱,此时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不利于疾病恢复。
2.服用止泻药:若腹泻症状较为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3.调节肠道菌群:常用乳酸杆菌或双歧杆菌类制剂,能够改善肠道内环境,促进正常菌群生长,抑制致病菌繁殖,从而减轻腹泻的症状。
4.其他:还可遵医嘱应用醒脾养儿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中成药或益生菌,有助于改善腹泻症状。此外,还需注意做好肛周护理,勤换洗贴身衣物,保持局部清洁干爽,预防红肿、破溃等情况发生。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给孩子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不要让宝宝着凉,也要适当给宝宝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