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足三里穴、艾灸涌泉穴、艾灸阴陵泉穴、艾灸太溪穴、艾灸太冲穴等方法可以治疗脚寒湿。
1.艾灸足三里穴
艾灸足三里穴能温补脾胃、祛除体内寒湿气。可取适量艾柱点燃后悬置于选定穴位上方约3厘米处施以熏烤。此法适用于因脾虚引起的下肢浮肿及畏寒症状。
2.艾灸涌泉穴
艾灸涌泉穴具有引火下行的作用,对于缓解脚部寒凉有较好的效果。此法可用于改善因肾阳不足导致的足底冰凉现象。
3.艾灸阴陵泉穴
艾灸阴陵泉穴可以起到健脾益肾、祛风除湿的功效,从而达到驱散寒邪的目的。此法有助于减轻由湿邪侵袭所致的足部水肿及麻木感。
4.艾灸太溪穴
艾灸太溪穴能够刺激肾经,增强肾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排出体内的寒湿之气。此法适合缓解因肾虚引起的足部怕冷和无力。
5.艾灸太冲穴
艾灸太冲穴能够平抑肝火,调节气血,使身体内部环境得以平衡,从而消除寒湿之邪。此法适用于舒缓因情志不畅导致的足部酸痛和僵硬感。
在使用上述提及的所有穴位时,应注意避免空腹状态下进行艾灸,以免引起低血糖反应。另外,在做完艾灸之后,应适当喝一些温开水补充水分,同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加重不适症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