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苦夏”其实可以靠食养来避免

2016-03-05 02:42:0439健康博客
栏目关注: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就会胃口下降,不愿吃东西,因此有“苦夏”之说,有人甚至一个夏天能瘦几十斤。“苦夏”对身体是非常不好的。但是只要食养得当,“苦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关于夏季“食养”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1.饮食要清淡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食治》中说:“夏至之后,迄至秋分,必须慎肥腻、饼霍、酥油之属。”又云:“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夏令之时,尤其是年老体弱之人,由于适应能力较差,受不了炎热酷暑,除注意避暑外,可吃些清凉性食品,既可解热消暑、祛湿和胃、补脾益肾,又能生津止渴,如绿豆粥、荷叶粥、冬瓜汤、西瓜皮汤等。还可以吃些新鲜凉拌菜,加醋、蒜泥、姜末等调味品,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阳虚体质(形体肥胖,面色淡白,平时怕冷喜暖,手足不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唇舌色淡,自汗出,脉沉无力)或感受阴暑,也可食用具有温阳散寒祛湿作用的鲜姜汤、香菜、瘦羊肉、粥类、食用菌汤类以温阳养血散寒。

    2.饮食有节制

    《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之过,伤其正也。”“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食物本来是营养人体的,但是如果饮食不节制,就会适得其反,伤害人体的正气。所以一定要节制饮食,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切勿暴饮暴食。

    饮食节制还要注意三餐的时间及分配。早饭要在7点左右,午饭在12点左右,晚饭在18点左右。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唐代名医孙思邈在《枕上记》中说:“清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饮膳正要》中说:“晚饭不可多食,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因为晚上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逐渐降低,消耗的热量也比白天明显减少,晚饭吃得过多就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同时晚饭吃得过饱或过油腻还会增加肠胃负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现象,影响睡眠,即所谓的“胃不和,卧不安”。特别是老人、小孩,消化能力本来就不强,吃得过饱,容易使脾胃受损,导致胃病,正如谚语所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汉代名医张仲景早在《伤寒论》中就提出“损谷则愈”,即在保持身体基本能量需要的基础上,少吃一点,很多病自然就好了。我们现代的一些常见病,如糖尿病、痛风、高血脂等与饮食不节制有密切的关系。古人提出的“损谷则愈”到现在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夏暑梅雨季节,尤其在伏天至秋初,饮食卫生尤为重要,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要采购久放变质的食物,最好现吃现做,生吃瓜果或凉拌菜一定要新鲜,清洗消毒或削去外皮,凉拌菜时最好加些蒜泥或醋,起到调味灭菌的作用,还可以增加食欲,即使天热也不能过食生冷,防止病原菌乘虚入侵致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夏季防晒 饮食美容全攻略

炎热夏日,我们不可避免要遭受日光的暴晒,因而防晒工作也显得格外重要,貌似与饮食毫无关系,殊不知,吃对事物也能起到防晒作用;如果防晒不当,保护的目的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你是哪种肤质该如何防晒?你要去何种场所,知道怎样防晒吗?在这里,美女营养师、饮食、美容编辑纷纷支招,为你打造一个完美的防晒攻略。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徐云生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固生堂东湖分院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擅长中医脉诊及经方临床应用。

  • 陶银副主任中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其他疾病如慢性荨麻疹,暗疮,月经不调,儿科感冒胃肠调理等。

  • 蒋红玉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