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人参又叫做 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中医认为,人参性味归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被誉为“百补之王”。人们喜欢在做汤时或泡药酒时放点人参。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人参虽补,但服用有禁忌。
八类人慎用人参
1、有强烈过敏体质的人,若服参后出现皮疹,则不可服用。有化脓性发炎时更不可服用。
2、高血压病人属肝阳上亢者,服后易引起脑血管意外,但虚寒的高血压病者可用人参,不过用量宜少,当收缩压〉180mmHg时,无论哪一型病者均不宜服用人参。
3、很多人都知道吃人参时不宜喝茶、吃萝卜,因为这两种食物都有行气的作用,而人参大补元气,进补后又把它的作用排除,等于白吃。
4、感冒发热时一般不宜服用人参。因发烧时心悸剧烈,服用人参会提高血循环,使心悸更甚而使病情加重。
5、因突然气壅而得的喘证,或因燥热引起的咽喉干燥,一时冲动引发的吐血、鼻衄等病都忌用人参。
6、湿热壅滞导致的浮肿,服参后浮肿更甚。这是因为人参有抗利尿作用。另外,肾功能不全伴尿少者亦慎用。
7、失眠、烦燥属实证者不宜服用人参,否则睡眠更差。
8、凡气盛、身热、脉滑实有力,大小便不通而实热者均不宜服用人参。
温馨提示:不同种类的人参,其作用机理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西洋参药性属凉性,一般用于热证,如血压增高、便秘等。而人参性温,适用于寒证。其中生晒参为清补之品,主要用于气阴两虚的证候和症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进入秋冬季时气候逐渐变冷,此时高血压患者最易发生中风现象。据上海某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心脑血管疾病专家顾医师提醒:秋冬两季,高血压患者要切实关注自己的血压高低,最好能做到每天测量血压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