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问:三伏天针灸疗效更好吗?
李昌植答:上海近代著名针灸学家李培卿认为,伏天气候炎热,腠理开疏,同时假伏天阳气助体内不足阳气,以增强卫外作用,提高疗效。
(李昌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
“伏针”,即在盛夏三伏天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主要流行于江、浙、沪地区。盛夏三伏的针刺,因三伏天天气炎热,阳气生发,对一些慢性疾病及秋冬季节容易发作的咳嗽、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在此时针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法是将传统季节节律与针灸治病相结合,是继子午流注等之后又一特色疗法,针家除要重视外,且应使这一独特疗法得以发扬光大。
古代医家根据物候思想,格物致和,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一样有周期变化,从而产生了按时选穴,顺时而针的思想。早在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中提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叶氏医案存真类编》中提到:“痹者……久邪与气血混处,取穴颇迟,当此长夏发泄司令。按图针刺,每五日、七日一举,经络气血流行,邪气难以容留”,说明当时对伏针已经有了完整的认识。
上海近代著名针灸学家李培卿在清末民初正式提出伏针疗法,他认为,伏天气候炎热,腠理开疏,同时假伏天阳气助体内不足阳气,以增强卫外作用,提高疗效。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同时,也要注意,三伏天是上海乃至江南地区针灸科门诊量全年最高峰时期,患者众多,诊疗中一定要注意防止中暑。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大讲堂第9期:近年来,三伏天灸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最捧。天灸已成为独具岭南特色的“中医节”。据统计,每年到广东省中医院进行天灸贴药的人群超过了20万人次,并且这样的盛景已经持续了20多年。天灸到底有哪些功效?什么样的疾病适合进行天灸?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李滋平主任为广大网友揭秘。
你可知香薷饮?既能解暑还能消肿!
2019-05-15
这三样东西你还在吃?痛风找上门是太轻而易举
2019-04-29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有讲究,什么时候打疫苗才有预防作用?
2019-04-12
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吗?
2019-04-12
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甲等 中西医结合医院 公立
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中医院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云南老年病医院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宝丰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东莞市厚街医院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武陟县中医院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