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天,虽说气温升高,但阴雨也会绵绵,身体总会感觉阴湿,不舒服。中医认为,这是体内湿气重的一种表现,可通过一些去湿食材来健脾益胃、利尿、安神等。此外还可以通过按摩身体的穴位来排除人体湿气。下面就详细介绍下可祛除湿气的中药食疗方:
1、薏米红小豆粥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健脾益胃,消水肿,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消肿、利水、健脾胃之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
功效: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2、清热去湿汤
材料:土伏苓250克,赤小豆50克,粉葛2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将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于去骨火,去湿,清热毒。
3、和中化湿汤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薏米30克,槐花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瘦肉、薏米、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4、草龟去湿汤
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克,新鲜土伏苓250克,红枣6个。
做法:把猪肉、草龟、土伏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
功效:有清热去湿及解毒功能。
5、鹌鹑去湿汤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薏米、鹌鹑、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于清热去湿,润肺化痰。
6、健脾祛湿汤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溪黄草10克,茯苓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溪黄草、土茯苓、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于脾胃差者饮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直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石症,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尤为专长;对泌尿系统疾病,慢性咳嗽,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等
擅长领域:擅长甲亢、甲状腺结节、甲亢突眼、甲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疑难病的诊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儿科矮小症、脾胃不好、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小儿肥胖症、小儿便秘、小儿鼻炎、营养不良、小儿咳嗽等以及成人郁证、消化、呼吸、耳鼻喉科疾病。比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及结肠炎、胆囊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