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三伏天艾灸 隔姜灸最正宗

2012-08-02 04:47:08新浪中医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这个时期进行艾灸也是很好的补充人体阳气的方式。“三伏灸”中,“隔姜灸+贴药”是最传统疗法,其效果也最佳。隔姜可使贴的药容易渗透,激发穴位功效使疗效叠加,才能发挥三伏灸的真正疗效。

  入伏以后,几大中医院都在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一些冬天易发的疾病,其实冬病夏治并非仅仅是三伏贴,在这个时期进行艾灸也是很好的补充人体阳气,达到冬病夏治的最好办法。其中“三伏灸”中又以“隔姜灸”效果最好。

  贴敷时间要记住

  “三伏灸”起源于秦汉、被称世界上最早预防医学手段,系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以中药制成的药饼,在相应穴位进行贴敷湿热刺激,促进血脉运行,疏通经络,以达到养身调理的效果。

  进行三伏灸时间短暂,为每年的头伏、中伏、末伏三天。今年的初伏为7月18日,二伏为7月28日,三伏为8月7日,加强伏为8月17日。

  隔姜灸最正宗

  “三伏灸”中,“隔姜灸+贴药”是最传统疗法。隔姜可使贴的药容易渗透,激发穴位功效使疗效叠加,才能发挥三伏灸的真正疗效。

  隔姜灸加药贴一般需要30-40分钟。之前要事先准备,精选的大老姜,要切成厚度相等的姜片。隔上姜片点燃艾灸,待灸燃尽再敷贴上药,只有这样才是正规定义的三伏灸。

  特别强调,作为慢性疾病的治疗,三伏灸一般需要坚持三个疗程,也即连续三个夏天都要按时完成初伏、中伏和三伏的治疗。有的医院还推出加强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巩固疗效。

  哪些病适合“三伏灸”

  传统上,三伏灸适合阳气不足引起一些疾病的患者,主要适合两大类疾病,一是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感冒等;二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及老年人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病等。

  此外,办公一族常见的空调病、肩颈酸痛,由抗生素、激素引起的阳气不足者,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属虚寒证,也可尝试三伏灸保健治疗。现在不少年轻人在紧张的工作中,也出现亚健康状态,用这种药物发泡方式治疗,清心气通气血,效果很好。

(责任编辑:阮文玲)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彭树灵副主任中医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 陶银副主任中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其他疾病如慢性荨麻疹,暗疮,月经不调,儿科感冒胃肠调理等。

  • 蒋红玉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