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原始的中国古代美容术

2009-03-15 04:33: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美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还没有“化妆”这个术语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已在身上涂上各种颜色,这就是我国最初的化妆。

  一、原始的美容与妆饰

  美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还没有“化妆”这个术语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已在身上涂上各种颜色,这就是我国最初的化妆。山顶洞人童年时期,就已经凭着他们对于自然珠宝审美的最原始感觉,开始使用石珠,也有狐、鹿等动物的牙齿等待,其雕刻十分精制、美观。由此可见,由爱美而至装饰到化妆直至美容,这个过程始于人类的祖先,而且从古至今不断发展。

  二、中国古代美容术

  1、标准

  对于美的标准各朝各代都不相同.汉代以瘦为美,唐代以丰满为美,因此有了“燕瘦环肥”的说法,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勾画出一个理想中的美女形象:“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松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若含贝。”从此,这些成为公认的美女形象。

  虽然各朝各代对容貌美的标准不同,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化妆、美容的不断追求与探索,促使美容从形式到内容都在逐步的完善.据史书记载,在春秋时期,美女西施还以水代镜来梳妆打扮,而到了汉代,各种铜镜已经广泛使用,成为妇女梳妆打扮的常用工具。美容工具的不断发展、完善,同样证明了当时人们对美的强烈追求。

  2、脂粉

  殷纣时代已有燕支(胭脂),即用燕地红蓝花叶,捣烂取汁,凝作脂来饰面.春秋时,已开始用白粉敷面,用青黑颜料画眉.古人还把上等的米磨成粉,用以美容、敷面.米粉分为红、白色两种,红粉足用白米染制而成的.汉时.妇女即以白米粉敷面,染米粉著颊。

  3、耳饰

  《诗经》中有:“玉之锁兮,充耳诱莹,充耳诱矣”之句,说明了当时已有人将锁(即美玉)挂在耳上做装饰品了.女子耳上穿物,本来是部分少数民族惩治所谓“轻淫好色”的妇女的手段.到了汉代,汉族妇女也有穿耳饰珠的,不过已不是惩治,而是仁爱的表示.古时耳饰基本上分为两种:一是玉器,二是珠宝。

  4、画眉

  《事物记源》中有:“秦始皇宫中悉红牧翠眉”之事.秦时已有人用修眉毛,脸上 涂红来化妆与美容了.汉朝时,妇女很盛行剃去眉毛,代之以画眉的化妆方法,《盐铁论》中有 “博的黛表者众”的记载。其中的黛,是画眉的表黑色,“黛”也是代,即剃眉而以画眉代之。

  在唐朝,唐明皇有眉癖,吩咐宫庭画工画“十眉图”,给宫女做示范,所以,唐朝时,以各种不同的眉型进行化妆、美容已经很讲究了,十眉图分别是;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月棱眉(又称却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倒晕眉。

  5、发式

  我国古代很重视发式的修饰。汉代有“城中兴高髻,髻高七寸”的记载.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女尸的发式上.可以看到汉代女子已经会用假发来盘制发髻,作为装饰了。当时的假髻用的是犯人的头发。

  汉代女子用于发式的装饰品也是种类繁多的.有玉簪、白花、步摇、耳塞等.由此可见,早在汉代,女子发式的造型艺术和用于装饰发型的饰品艺术已经相当完善了。

  6、面饰

  晚唐时期,妇女在妆靥中贴上花纹图案,大都贴在额上、眉间、两颊、鬓旁,称作花予或花钿。唐代张莹的名画《捣练图》中,妇女额上剪贴的花瓣形图案,以及敦煌壁画中供养人的额上贴的有四瓣或五瓣的梅花形图案等,均充分说明花钿在当时极为流行.化妆术发展到唐代,在妇女中已经很盛行,并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化妆名称;健妆、红妆、晓妆、醉妆、泪妆,桃花妆、仙蛾妆、血晕妆等.

  宋代的女子盛行在脸上贴面饰,又称花钿、面花.即以五色绸缎或金锻箔片剪为梅花形,贴在面颊上,称为“落梅妆”.

(实习编辑:张婷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周继友主任医师济南市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胆囊息肉,胃癌,食管癌,肠癌

  • 肖河主任医师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直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石症,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尤为专长;对泌尿系统疾病,慢性咳嗽,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等

  • 林昭彤副主任医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炎、鼻炎、支气管炎,慢阻肺,肝炎、胆囊疾患、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结肠炎、各种老年病,泌感、结石,风湿痹症、眩晕、痛症等杂病。对小儿四时感冒、咳喘、厌食、虚汗、肾炎及皮肤科常见病也有较好疗效。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