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 中药补肾 巧用地黄“八兄弟”

    济生肾气丸是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加车前子、牛膝,以增加消肿利水之功,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浮肿、气喘等症。

    2010-09-13
  • 虚人感冒首选 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是一首名方,始见于明代的《摄生众妙方》,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内有湿停气滞,或兼有气虚之证,也就是说,平时容易感冒的人再次感冒,用它就最合适不过了。

    2010-03-18
  • 如何看待产后宜服生化汤

    民间多有“不论寒热、产后必服生化汤”之说,但如果辨证属热,则不宜原方照服,应辨证加减变通使用,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2010-01-26
  • 香苏散 外感内伤一方通

    香苏散是中医常用的解表方剂,大家往往容易忽略其治疗内科杂病的作用,先列举几例治疗内科杂病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2010-01-20
  • 斟酌药性 重温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最早出自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一书,被后世医家推崇至极。明代医家张景岳评价道,“补中益气汤,允为李东垣独得之心法。”而今日,善用补中益气汤的医者日少,初涉临床的医生使用补中益气汤每每会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感觉。为什么?重新认识补中益气汤,重新审视李东垣笔下的补中益气汤,也许有益于临床。

    2009-10-23
  • 推荐几种常用理血剂

    血分疾病包含血虚、血热、血瘀、出血等四个方面的症证,治疗时血虚宜补血,血热宜凉血,血瘀宜活血,出血宜止血。补血方药和凉血方药分别列入补益方药和清热方药章节,本节介绍活血、止血药物和方剂。

    2008-05-31
  • 推荐:六种常用清热剂

    热证中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以及虚热、实热等证的不同,故清法中可分为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药四种;别附;清虚热、清脏腑热法。

    2008-05-29
  • 推荐:四种常用消导剂

    消导剂:以消导化积药为主要组成,具有行为宽中、消食导滞、消痞化积等作用的一类方剂。主要治疗食积停滞引起的脘腹痞满,嗳腐吞酸,食欲不振,厌食,呕吐酸腐,泄泻便秘等证。

    2008-05-28
  • 补中益气 要按照时令

    服食补益类中药是抗老益寿的一个重要方面,祖国医学在几千年的漫长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补益健体的经验。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就有百余种补益类中药。人们通过服食补益类中药,可以提高人体机能,延缓衰老。

    2008-04-11
  • 和法与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等七味药组成,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上说:“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以矣。”

    2008-03-11
  • 清热解毒 少不了的金银花

    金银花又名双花、忍冬花、鸳鸯花、二宝花,是一种藤本植物,可盆栽。春夏开花时,从叶腋间生出两朵并蒂小白花,花开一周后,花色由白转黄,黄白相映,令人赏心悦目,其淡淡清香又沁人心脾,可美化、绿化环境,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植物。

    2008-02-19
  • 续断:补肝肾接筋骨

    续断又称川断、和尚头、山萝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续断或川续断的根,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

    2008-02-01
  • 趣解方名:抵当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桃仁去皮尖,二十个,大黄酒洗,三两。”

    2008-01-23
  • 麦门冬汤疗肺痿

    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原文曰:“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该方具有清养肺胃,降逆下气之功,为治疗虚热肺痿之主方。

    2007-12-29
  • 头晕头痛试试三甲复脉汤

    三甲复脉汤除用于温病后期、阴虚风动证外,还常常用于治疗内科某些杂病,如头晕头痛,辨证属阴虚阳浮夹风者。

    2007-12-19
1治疗早泄吃黄精药好吗
2中药可以治疗卵泡不破吗
3治疗早泄先除湿正确吗
4中药治严重失眠的方子有
5汤药能使胆囊结石变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