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柴胡、黄芩、龙胆草、香附、白芍、甘草各10克,栀子、郁金、枳壳各 15克、生大黄(后下)6克。
功效:疏肝利胆,清热通下。
主治:肝胆气郁及湿热未清,胆道感染,胆石症。
用法:每日1剂。上药除生大黄外,一起放入罐中,冷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煮沸后,放入生大黄,再以文火煮沸20分钟,即可倒出药液100毫升,再加冷水煎半小时,两次药液合并在一起,约300毫升,分早、中、晚三次各100毫升,空腹服用。
注意:生大黄有泻下作用,宜因人而异,酌情加减。初用时泻下作用明显,久用后泻下作用减轻。如服用本方2~3天后,大便次数仍很多,可减少生大黄用量或不用。一般服用本方3~7天,右上腹疼痛可减轻。本方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停用两周后,方可继续服第二个疗程。另外,在服药之前,要控制油腻食物的摄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教授 王若东 自拟方)
(实习编辑:张婷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擅长中医脉诊及经方临床应用。
擅长领域: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前列腺炎、糖尿病肾病、紫癜肾炎、痛风性肾病等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及内科疑难病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四时感冒、急性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急慢性肝炎、乙肝、肝胆结石、肾炎、肾结石、淋病、泌感、肠胃炎、胃溃疡、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眩晕、风湿关节炎及皮肤病,临床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