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素问
相关标签:病因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之黄帝素问五 2009-11-20中医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画中画广告#)【张志聪曰:愚按缪刺篇论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荣气乃满,而经脉大盛,是卫气之通于脉内也。此篇言血气之从经而络,从络而皮,復从皮肤肌肉而内着骨髓,通于五臟,是荣血之行于脉外也。当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者,论通体之经脉也。至于血气之生始出入,荣于脉中,渗于脉外,充皮热肉,生毫毛,内入于募塬,而通于臟腑表里上下,无处不週,医者能洞悉血气之塬流...

    查看全文>> 标签:素问古书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之黄帝素问六 2009-11-20中医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上之上(#画中画广告#)【马莳曰:前天元纪大论第四节,以厥阴之上,风气主之等,云为六元,彼乃名篇曰天元纪大论,此未有署曰六元正纪,故遂名篇,其义发彼之所未尽也。】【张志聪曰:此篇论六气主司天于上,在泉于下,五运之气,运化于中,间气纪步为加临之六气以主时,五六相合,以叁十年为一纪,再纪而为一周,故名六元正纪大论。】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復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运...

    查看全文>> 标签:素问古书
  • 静心方能养生 中医秘传养生方 2009-11-19中医

    静心养生的精髓是静神。历代医学名家也极力倡导“静神以摄生防病”的观点。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者,内无所蓄;淡者,外无所逐;虚无者,虚极静笃,臻于自然,就是说在思想上要保持内心清静安宁,不贪求妄想,就可精神健旺,预防疾病。宋金时代河间学派的创始人刘完素也强调说:“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

    查看全文>> 标签:静心食疗养生
  • 这个冬天 流行“低温养生” 2009-11-19中医

    祖国医学之: 秋冬养阴,养生术语。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秋冬之时,万物敛藏,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凡有损失阴精的情况皆应避免。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查看全文>> 标签:养阴阴虚脾胃
  • 抑郁 可能是妇科病的元凶 2009-11-9中医

    《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古人对妇科疾病与七情内伤对脏腑相互之间的影响是很重视的,心情抑郁,不得疏泄,易导致月经不调,甚至经闭。

    查看全文>> 标签:肝郁痛经症状诊断
  • 过恐伤肾 以思胜恐 2009-11-6肾病

    恐,通常又称惊恐。确切地说,惊与恐有一定区别。惊是指受到突然的、意外的、较强烈的刺激,常为自己所不知之事。恐则是指恐惧过度。常为自己已知之事。但因惊后每可致恐,恐者亦每遇事易惊。所以常将两者相提并论。(#画中画广告#)恐是人体的一种正常应答反应,不会对机体构成危害。相反,正是因为有了惊恐反应,人们在遇到生命危险时才能及时逃避,避免机体及生命受到伤害。但是,倘若惊恐发生过于激烈,或者恐惧持续时间过长...

    查看全文>> 标签:伤肾恐惧肾病护理
  • 《素问》教你护理慢性咽炎 2009-11-4耳鼻咽喉疾病

    对治疗要有信心、恒心和决心。因为本病疗程极长,见效缓慢,往往容易失去信心。再则本病有时也可暂时减轻,足以苟安于一时,治疗就为之放松。因之一定要有信心、恒心和决心,才能有治愈之日。

    查看全文>> 标签:慢性咽炎中医护理预防保健
  • 老年人要长寿可以适度节食 2009-10-30老人

    早在我国《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记载,饮食有节是长寿的要诀之一,而饮食不节则导致早衰。

    查看全文>> 标签:节食长寿老人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之背脊门 2009-10-28中医

    背嵴门(#画中画广告#)黄帝素问金匮真言论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註 心为阳臟,位处上焦,以阳居阳,故为阳中之阳。肺为阴臟,位处上焦,以阴居阳,故为阳中之阴。】阴阳别论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註 二阳一阴者,阳明、厥阴之为病也。背为阳,厥阴主春阳肝木,故引背痛也。】脉要精微论背者,胷中之腑,背曲肩随,腑将坏矣。【 註 肩背为阳,胷腹为阴。阳为...

    查看全文>> 标签:背脊门图书古书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之胸腹门 2009-10-28中医

    胷腹门(#画中画广告#) 黄帝素问金匮真言论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胷胁,故仲夏善病胷胁。【 註 俞者,经气之所注也。此言臟气实则病气,臟气虚则病臟也。】阴阳别论叁阴叁阳俱搏,心满腹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 註 叁阴叁阳者,五行之气也。阴阳二气,俱搏击而不和,故尽五行之数终而死也。心满,阳搏于上也。不得隐曲,阴搏于下也。腹居身半之中,阴阳相交者也。腹发尽者,阳尽发于上,阴尽发于下,而无阴阳中见之...

    查看全文>> 标签:胸腹门图书古书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