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藿香
相关标签:中药藿香寒热藿香正气感冒中医
  • 张锡君治小儿厌食经验 2007-11-11儿科

    张锡君认为,小儿厌食症多由两个原因引起,一是乳食积滞,损伤脾胃;二是脾胃虚弱、乳食停滞。张老常以开胃进食汤(藿香、佩兰、厚朴、陈皮、甘草、鱼秋串、鱼腥草、炒三仙)为基础方加减应用,配合中成药,多获良效。

    查看全文>> 标签:小儿厌食中医治疗用药
  • 银柴洗浴汤治小孩发热 2007-11-1中医

    感受暑热之邪后,小儿可出现高热、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恶心、口渴心烦、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小便短黄的表现,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配合内服药物或输液,可用银柴洗浴汤通过体表洗浴外治的方法达到退热的作用。(#画中画广告#) 方药:银花、柴胡、藿香、荆芥、陈香薷各30克,薄荷20克。功效:清暑解表,疏风散热。主治:暑热感冒,高热无汗,咽红唇红,食欲不振,舌苔薄腻等症...

    查看全文>> 标签:银柴洗浴汤暑热治疗用药
  • 藿香正气对症用药才有效 2007-10-14药品

    在夏季治疗感冒时,藿香正气类感冒药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但北京中医院中医特色科主任医师李建却不这样认为,藿香正气类感冒药不是治疗夏季感冒的“万能药”! 只有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时才能对症服用,如果没有出现上述症状,吃再多的藿香正气感冒药,也不会见好。

    查看全文>> 标签:感冒药中药腹泻治疗用药
  • 具有解表功效的其它药物 2007-9-16中医

    一、散寒解表:藿香、苍朮(化湿药)、独活(祛风湿药)、细辛(#画中画广告#) 二、宣散透邪:金银花、连翘(清热药)三、疏散风热:白僵蚕(平肝息风药)

    查看全文>> 标签:其它药物解表药中药学
  •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豆卷 2007-9-16中医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种子(即黑大豆)发芽者。(#画中画广告#)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脾、胃经。【功效】透邪解表,清利湿热。【临床应用】1.用于湿温、暑湿初起,发热、恶寒、身重、胸闷、苔腻等症。豆卷为发表之轻剂,外可透发表邪、内可化除水湿,用于湿热兼有表症者,常与藿香、佩兰等配合应用。2.用于湿热内蕴、发热烦燥、胸闷不舒、身重体痛等症豆卷善于通达宣利,用于湿温、暑湿等湿热病症,每与茯...

    查看全文>> 标签:豆卷解表药中药学
  •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香薷 2007-9-16中医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全草。(#画中画广告#)【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入肺、胃经。【功效】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临床应用】1.用于夏季感冒风寒香薷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作用,但多用于夏季贪凉,感冒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症,往往与藿香、佩兰等配合应用。2.用于呕吐、腹泻等症香薷有祛除暑湿的作用,故适用于暑季恣食生冷、湿阻脾胃所引起的呕吐、泄泻,可配合扁豆、黄连、厚朴...

    查看全文>> 标签:香薷解表药中药学
  •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白芷 2007-9-16中医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川白芷的根。(#画中画广告#)【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经。【功效】祛风解表,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等症。白芷发散风寒,且有止痛、通鼻窍等作用,故主要用治风寒表症兼有头痛鼻塞的病症。如头痛剧者加羌活、细辛;鼻塞者配藿香(主要为理脾肺之气)、薄荷等。2.用于头痛、眉棱骨痛、齿痛。白芷祛风止痛,主要适用于病在阳明经者,头额、...

    查看全文>> 标签:解表药白芷中药学
  •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紫苏 2007-9-16中医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画中画广告#)【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脾经。【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2.用于胸闷、呕恶等症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此外,...

    查看全文>> 标签:解表药中药学紫苏
  • 第六节 疳证 分证论治 2007-9-12中医

    (一)主证1.疳气证候:形体略较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食欲不振,或能食善饥,大便于稀不调,精神欠佳,易发脾气,舌淡红,苔薄微腻,脉细。分析:脾胃失健,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不足,形体失于充养,故见形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精神欠振。脾胃失和,则饮食不香,甚则厌食;清气不升则便溏,浊气不降则便秘,故大便时干时稀。若胃火偏亢则能食善饥;脾虚肝旺则易发脾气。治法:和脾健运。方药:资生健脾丸加减。常用药...

    查看全文>> 标签:疳证脾胃病证中医儿科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
  • 第四节 厌食 分证论治 2007-9-12中医

    1.脾运失健 (#画中画广告#)证候:厌恶进食,饮食乏味,食量减少,或有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偶尔多食后脘腹饱胀,大便不调,精神如常,舌苔薄白或白腻。分析:脾胃不和,运化失健。脾气通于口,脾胃不和则口不知味,因而食欲减退,饮食乏味,厌恶进食,食量较同龄正常儿童显著减少。脾失健运,中焦气滞则胸脘痞闷,胃气上逆则嗳气泛恶,运化不健则偶尔多食便脘腹饱胀,脾失升清则大便偏稀,胃失降浊则大便偏于。患儿饮食数量...

    查看全文>> 标签:脾胃病证中医儿科中医教材书籍教材厌食中医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