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桂圆肉
相关标签:大补暖胃汤女性滋阴女性
  • 孕期如何用“国宝”中药补身? 2008-12-4育儿

    中药虽来源于自然,但并非所有来源于自然的就是无毒的,安全的,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所以,孕妈咪服用中药前一定要注意安全。下面,一起听听豆豆妈(亲子特邀资深妈妈)的建议吧!(#画中画广告#) 小卫幸福地做妈妈了,家人也开始忙碌起来。听说产后新妈妈身体都很虚弱,老公把朋友从东北带回来的人参取出,准备给小卫煲参汤好好补补。尽管医生已告诫说,新妈妈生产后最好先不要吃太补的营养汤,但看到老婆生孩子那么辛苦...

    查看全文>> 标签:中药保健孕期中药保健
  • 防治脱发最紧要摄入足量五谷 2008-10-29男性

    每个健康成年人每日粮食的摄入量以400克左右为宜,最少不能低于300克。即使在减肥期间也不能不吃主食。此外,适当摄入一些能够益肾、养血、生发的食物,如芝麻、核桃仁、桂圆肉、大枣等,对防治脱发将会大有裨益。

    查看全文>> 标签:防止方法防止方法脱发
  • 防治胃病的两款靓汤 2008-10-8胃病

    桂枣山药汤:红枣12粒,山药约300克,桂圆肉两大匙,砂糖1/2杯。红枣泡软,山药去皮、切丁后,一同放入清水中烧开,煮至熟软,放入桂圆肉及砂糖调味。待桂圆肉已煮至散开,即可关火盛出食用。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桂圆、红枣有益气血、健脾胃的作用。

    查看全文>> 标签:养胃健脾养胃预防保健
  • 四季皆宜的养生药膳 2008-9-14饮食

    木耳核桃枸杞羹(降血脂药膳)原料:黑木耳3~5朵,核桃仁2个,枸杞子10粒,大枣4枚。做法:以上材料隔水炖10分钟,每晨空腹吃下。功效:黑木耳具有降血脂、调整心血管功能的功效,枸杞子甘平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有降血压、血脂、血糖作用。该方对高血脂和高血压的患者适用。枸杞明目茶(明目药膳)原料:枸杞子9g,菊花少许。做法:将枸杞子、菊花洗净,加适量热水冲泡即可。功效:消除眼睛疲劳,有明目之功效。海带菠...

    查看全文>>
  • 新郎补肾记 2008-5-29肾病

    桑葚、桂圆肉、大枣各250克,煮烂去渣留汁,浓缩再加适量白糖熬至拔丝,倾倒在干净的大理石或不锈钢板上,抹平,冷却后切块常服。

    查看全文>> 标签:新郎肾虚肾病预防保健
  • 调理月经有良方 2008-5-25药品

    女性在月经期应注意营养,适当补充具有补血功效的食物,如猪肝、猪心、羊肝、牛肝、牛筋、红枣、桂圆肉、胡萝卜、菠菜、蛋类以及豆制品等,还可根据不同的体质特点采用中医食疗进行调理。

    查看全文>> 标签: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痛经治疗用药
  • 三餐补血食谱全攻略 2008-5-8中医

    早晨菜单(#画中画广告#)1、 花生油炒木耳。此菜可通气、清血、通血。做法:花生油下锅,待热时放下姜片炒,二分钟左右放下木耳,加些盐和味素(味精)。2、 花生油炒菠菜,此菜用在早晨可补血。中午菜单1、 胡萝卜、花生仁用花生油炒,此菜可补脑。2、 豌豆、冬粉、豆腐煮汤,此菜可通气、补血。晚餐菜单1、 莴菜(莴笋)用花生油炒。2、 胡萝卜、白萝卜、木耳、香菜加些麻油(香油)煮汤。此菜可通气、清血。另外...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补血药膳中医
  • 美味靓汤 防治胃病的秘密武器 2008-4-11胃病

    桂枣山药汤:红枣12粒,山药约300克,桂圆肉两大匙,砂糖1/2杯。红枣泡软,山药去皮、切丁后,一同放入清水中烧开,煮至熟软,放入桂圆肉及砂糖调味。待桂圆肉已煮至散开,即可关火盛出食用。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桂圆、红枣有益气血、健脾胃的作用。

    查看全文>> 标签:胃病预防胃病预防预防保健
  • 吃吃家常菜也能治早发泄 2007-11-23男性

     1.桂圆醴:桂圆肉200g、放在细口瓶内,倒人60度白酒400毫升,封闭瓶口,半个月后可饮用。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画中画广告#)2.大蚯蚓11条,剖开洗净,加韭菜汁捣融,热酒冲服,每日一次,连服7日。3.菊花醪:甘菊花10g剪碎,与糯米酒酿适量放在小锅内拌匀,煮沸,顿食,每日两次,治相火妄动所致早泄。4.腐皮白果粥:白果12g,腐皮45-80g,大米适量。白果去壳与腐皮,...

    查看全文>> 标签:早泻男人男人
  • 颤震 气血亏虚 2007-9-5中医

    症状:眩晕,心悸而烦,动则气短懒言,头摇肢颤,纳呆,乏力,畏寒肢冷,汗出,溲便失常,舌体胖大,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画中画广告#)治法:补中益气。方药: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汤送服天王补心丹。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胃,益气升清;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宁心安神。临证时,可加枸杞、鸡血藤、丹参、天麻、钩藤以增强其养血熄风之效。挟痰者,加半夏、贝母、瓜蒌、橘络祛痰通络。本证亦可用心脾双补...

    查看全文>> 标签:颤震经络肢体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