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涌泉
相关标签:特色涌泉中医自我推拿特色
  • 鼻出血的临时处置 2007-8-25耳鼻咽喉疾病

     一、引起鼻出血的原因(#画中画广告#) 鼻外伤、挖鼻、鼻炎、鼻腔疾病、急性传染病、高热、高血压、出血性疾病、天气干燥、气压突变和维生素缺乏等都会引起鼻出血。二、鼻出血的表现轻者仅表现为鼻涕带血丝或从鼻孔滴血;重者鼻出血如涌泉,如堵住出血一侧的鼻孔,则从口中或另一侧鼻孔流出。出血量超过 500毫升者,会出现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者,可出现胸闷、心慌、脉速无力、...

    查看全文>> 标签:治疗临时处置鼻出血治疗鼻出血耳鼻喉科治疗治疗用药
  • 巧按摩治咽炎 2007-8-24耳鼻咽喉疾病

    按摩的作用是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散肿,使“通”则“不痛”。具体按摩方法概括为:“一抹”、“二摇”、“三点”、“四擦”。一抹喉结100次,二摇喉结100次,三点合谷穴(第一、二掌骨之间之中点,稍偏食指处)100次,四擦涌泉穴(曲足卷趾时足底心凹陷处)100次。在不服药的情况下,如此反复按摩,1至2天就能有效,少数顽固者可加用吹药或含片。此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是家庭自我治疗咽喉炎的一大良法,诸位...

    查看全文>> 标签:治疗按摩咽炎治疗耳鼻喉科按摩咽炎治疗预防保健
  • 第一节 腧穴的命名 2007-8-24中医

    腧穴的名称均有一定的含意,《千金翼方》指出:“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历代医家以腧穴所居部位和作用为基础,结合自然界现象和医学理论等,采用取类比像的方法对腧穴命名。了解腧穴命名的含意,有助于熟悉、记忆腧穴的部位和治疗作用。兹将腧穴命名择要分类说明如下:(#画中画广告#)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即根据腧穴所在的人体解剖部位而命名,如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面部颧骨下的颧髎,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

    查看全文>> 标签:腧穴总论中医中医教材书籍针灸学教材中医
  • 第二节 根结 2007-8-24中医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根”指根本、开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即头、胸、腹部。元·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指出“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意为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灵枢·根结》记载了三阴三阳的根与结。(#画中画广告#)经脉   根(井穴)   结太阳   至阴     命门(目)阳明   厉兑...

    查看全文>> 标签:经络总论中医中医教材书籍针灸学教材中医
  • 第二节 十二经脉的循行 足少阴肾经 2007-8-20中医

    1.循行部位: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端,斜向于足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然骨穴),经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上行,出埚窝内侧,直至大腿内侧后缘,人脊内,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画中画广告#) 2.分支腰部的直行分支:从肾上行,通过肝脏,上经横膈,进入肺中,沿喉咙,上至舌根两侧。肺部的分支:从肺中分出,络于心,流注于胸中(膻中穴),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3.联系脏腑:属肾,络膀胱,...

    查看全文>> 标签:足少阴肾经中医循行中医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书籍教材中医
  • 宝宝流涎的简易疗法 2007-8-2育儿

    小儿流涎大多属正常生理现象。婴儿6-7个月时,乳齿萌生和食物刺激神经、唾液腺等,均会使口水分泌增多;加上婴儿口腔容量小,不会吞咽、调节,于是口水积多后会自然流出。随着月龄的增大,这种流涎会自行中止,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孩子长大了还流口水,则有可能是神经或内分泌发育不好,或口腔有炎症、消化不良等,必须进行诊治。 中医对小儿流涎症有独到的经验和见解,认为主要是“脾失调摄”所致,可分寒热两种情况。属热者...

    查看全文>> 标签:宝宝流口水流口水
首页上一页1112131415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